臺灣寺廟藝術館
位于云林縣立文化中心內的臺灣寺廟藝術館,系統地介紹臺灣寺廟以及傳統布袋戲所蘊涵的藝術之美。寺廟不僅是祈求平安和幸福的場所,在臺灣早期的移民開墾過程中,還經常發揮了凝聚向心力、維持地方治安、文治教化等重要功能,其精美的木雕彩繪,也代表了中國南方建筑的精華。而布袋戲是廟會節慶場合中最常見的戲曲表演,從活靈活現的演出方式到惟妙惟肖的雕刻戲偶,都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寺廟藝術館包括一座主館寺廟館,和兩座副館布袋戲館以及神像館。其中寺廟館占地最廣,分為19個區域介紹臺灣寺廟。臺灣的漢人神祗信仰主隨明清兩代的移民東渡,廟宇建筑因此屬于中國南方系統,以復雜精致的裝飾見長,大量運用木雕、石雕、彩繪、陶塑等形式,將寺廟裝點的富麗堂皇。寺廟館內陳設的主題,從寺廟與臺灣開發的關系、廟會活動,到彩繪、剪貼等工藝美術,以及迎神所用的行頭等,琳瑯滿目。館內還有座從西螺拆遷而來的伽藍爺廟,從龍柱、大門、石階、香爐到神龕,皆為清嘉慶年間的古物,儼然臺灣廟宇的縮影。館中也有多媒體放映,從多角度,多側面呈現臺灣廟宇之美。布袋戲館是另一重要主題館,館內收羅了200多尊戲偶,展出方式主要以戲目分類,精雕細琢的戲臺、彩樓、戲偶場景躍然眼前,有傳奇小說如西游記、封神榜,有廟會酬神戲如扮三仙、八仙過海,還有布袋戲明星如云州大儒俠史艷文、藏鏡人、秘雕等,大部分是傳統小巧的掌中戲偶,有的則是高達2、3尺的現代金光布袋戲偶。而戲偶身上佩帶的盔、鞋、兵器等配件,也代表著忠、奸、善、惡、文生、武旦等各種身份。另外早期演出時所使用的劇本、彩樓、戲臺、皮鼓、嗩吶等,也都難得一見,頗為珍貴。布袋戲館的后方是神像館,展出臺灣信仰中常見的神明,如媽祖、觀世音、王爺、關圣帝君、福德正神等百余尊神像,其中較特別的是“六十元辰神,就是俗稱的值年太歲。神像館內以步驟分解的方式,展示神像的制作過程及雕刻所用的工具。
關鍵字: 傳奇小說 多角度 布袋戲 旅行網 精雕細琢 藝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