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灣族竹竿祭
祭典的高潮是最后一天的刺球祭,刺球用的竹竿長約8公尺,是由祭司、頭目等人擇定時間、地點砍取而來,使用前且須過火驅邪;竹竿的長度、紋飾因刺球者的身分而有別,所刺之球則以軟藤編制,大小如壘球,并系上細繩,看起來既像球的尾巴,又像是扎著辮子的人頭。典禮開始時,祭司將10顆分別代表不同意義的滕球依次拋向空中,只見二、三十支竹竿迎向場中,爭相搶刺藤球,好不壯觀。10球陸續接畢后,村中男丁進場自由拋擲藤球,這些自由球并無特殊意義,但須等到主管的竹竿刺中藤球后,儀式才告一段落。這時,刺球者齊將自己的竹竿劈斷,持著竿頭疾沖回家,因為他們相信,祖靈仍停留在竹竿上,這些竹竿日后也僅能供頭目搭造房屋,一般人不得利用。
一番儀式后,族人恭送祖靈回到大武山,沿途繞經每戶人家,傳統上,各家各戶會奉獻小米糕,如今則有以現金、雜貨代替者,頗似漢人舞龍、舞獅的習俗。儀式結束后,會進行盛大的歌舞活動,歡慶祭典圓滿達成。
竹竿祭為期約5天,最高潮的刺球儀式在最后一天舉行,通常是在每5年的10月25日。
特別提示:
排灣族人借竹竿祭祀祖靈、神明,儀式慎重,亦多有禁忌;參觀者不可任意觸碰祭祀用器物、擅闖祭場,攝影時并須注意不要干擾祭儀進行,女性游客尤應注意。
關鍵字: 傳說 原住民 臺灣 屏東 貴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