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你垂涎----臺灣特色飲食!!!
吃,是了解臺灣的一種方式,臺灣全省319個鄉鎮,各地皆有可囗小吃。欲滿口腹之欲,可到每個歇腳處品嘗各類香醇美食,聞一聞臺灣的味道。比較有特色的小吃有:高湯餛飩,九份牛肉面,老天祿,基隆“鼎邊銼”,彰化肉圓,臭豆腐,棺材板,風味肉粽等。想要品嘗這些美食,可以到以下的“美食街”一飽口福。基隆廟口的小吃集中在仁三路與愛四路,成L型延伸。這里的廟建于同治十二年(西元1873年),現已有二、三百個攤位。許多人到基隆,想一嘗鼎邊銼的口味,卻不知如何稱呼而困擾,或到哪一家可吃到正宗的鼎邊銼而止步。在民族西路的中山足球場旁邊,有一家經常座無虛席,甚至一位難求的酒泉街。位于酒泉街約一百公尺的玉門街口,可以看到一個明亮的大招牌─丸林魯肉飯。由于其價廉物美,生意紅火的很。這里以魯肉飯及雞肉飯為主,魯肉飯每碗十五元、雞肉飯每碗二十元。還有各種新鮮又美味的湯類:有納魚湯、紅燒香菇排骨湯、清燉的金針排骨湯、苦瓜排骨湯、蛤仔排骨湯等,更讓您回味無窮。高雄美濃一帶鄉村有許多特產小吃店,烹制各種野味,其中有一種名肴叫“山河肉”(就是大山鼠的肉),是著名的下酒佳肴。阿給是日本話“油炸豆腐”的譯音,這可是淡水名產。阿給是將四方形豆腐做成袋狀,填入事先炒過的粉絲,以魚漿把開口糊上,蒸熟,再淋上特制的甜辣佐醬,令人垂涎三尺。臺南市的小吃不只花樣繁多,而且歷史悠久,早已在全省享有盛名。其中要首推“度小月擔仔面”和“黑橋香腸”,這兩種小吃在當地深受食客們的偏愛。臺灣盛產各種熱帶、亞熱帶水果,街上到處是水果攤,所以吃水果也是臺灣人的一大享受。 鼎邊銼:許多人到基隆,都想一嘗鼎邊銼的口味。日本nhk獨家專訪,特地來基隆攝影專輯其制作過程。鼎邊銼是福州小吃,在福州人家里這算是家常小吃。里面有肉羹、蝦仁羹、金針、香菇、木耳、魷魚、小魚干、竹筍、高麗菜,內容豐富,是標準的湯好料多。然而這只是配料,主菜是白白嫩嫩的一片稱之“鼎邊銼”。“銼”是臺語,為爬滾的意思。其制作是用米磨成米漿,沿著大鍋鼎邊滾下,米漿滑滾的動作叫銼,所成白白一片,就是鼎邊銼。鼎邊銼以邢家所做最為有名。度小月擔仔面:“度小月”名稱有個十分感人的來源:遠在九十幾年前,臺南有位漁民叫洪芋頭,以出海打漁為主。每年在五月至八月間,正是臺風季節,海上風浪很大,一般漁民稱之為小月,都害怕出海而另謀工作。漁民洪芋頭便經營起了福建老家流傳下來的肉燥面,用一付擔子挑著,一邊是鍋和灶,另一邊則是米粉和面,到處叫賣,因此有人叫它為“度小月擔仔面”,意為渡過困難小月的意思。“度小月擔仔面”除了色香味俱全之外,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它的情調和風格。雖然現今遍布全省都有打著“度小月”招牌的面攤,但是洪先生所經營的擔仔面才是正宗的,并無其它分店。單看其店面的擺設即可略知一二,至今不僅仍保持著傳統的風貌,店內沒有大桌高椅,全是小桌矮凳。當客人圍繞著小爐上座時,一面看著店東調制,一面閑話家常,真是樂趣多多。黑橋香腸:“黑橋香腸“店位于臺南市“沙卡里巴“小吃區附近,它出售目前南臺灣最有名的香腸,已有30多年的歷史。黑橋香腸的形狀比一般香腸要粗大許多,由于臺灣南部的人喜愛吃濕式香腸,所以它的香腸很適合南部人的口味。逢年過節是黑橋香腸銷路最好的時候。老天祿:聽說天王劉德華來臺灣都必定要吃它一遭,還大包小包帶回香港,老天祿的名聲也不脛而走了。也許你會有疑問,覺得鴨舌頭、雞爪、鴨翅、雞心、鴨鴆等等沒什么特別,但只有嘗試過讓鹵汁滲入齒頰間,你才能肯定口感的厚實。來臺灣,別忘了讓你的舌頭也滋潤一下!深坑廟口豆腐:提起深坑,許多人會立刻聯想到美味的豆腐料理。短短的深坑老街,有著各式豆腐餐飲店,還有售賣粽子、枝仔冰等鄉土美食的攤子。每逢假日,聞香而來的游客常把這里擠得水泄不通。深坑豆腐的特色在于制造過程中不加石膏,純以黃豆鹽鹵制成,質地細嫩,豆香中帶著幾許焦味。烹煮的的方法主要以紅燒、豆腐羹、豆腐卷等做法為主,也有一些飲食店自創麻辣臭豆腐等新菜色。以傳統方式料理豆腐的老店,以“深坑廟口小吃”、“大樹下豆腐店”為代表。“深坑廟口小吃”位于集順廟旁,已有40多年歷史,以紅燒豆腐、豆腐羹和桂竹筍最受歡迎。旁邊的則是豆腐三吃的知名老店。彰化肉圓:彰化肉圓的主要材料是特選番薯粉(清明節后產制),上等豬肉、香菇、蛋黃、冬蝦、竹筍配蔥、玉桂香料。經過配制炊蒸,即是圓形表皮潤澤富彈性的半成品。放入不溫不燥的油鍋炸上數分鐘,撈起澆灑特制的佐料——糯米、花生、芝麻、糖攪拌而成的甜醬,加上上等壺底醬油。吃起來感覺皮脆餡香,味道可囗。吃完后還付送一碗清淡美味的骨湯(用香菇頭、大骨經過二小時的慢燉細熬煉成的)。
關鍵字: 臺灣 小吃 棺材板 牛肉面 美食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