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海鮮:不一樣的漁人碼頭
眾所周知,海鮮是去香港必吃的美食,比起其他所謂的xx海鮮城,在香港吃海鮮就更能體現出一個海鮮美味之都的氣派。
西貢
西貢是一個美食和休閑相結合的地方,在這里可以看到無數的別墅,來到西貢總會被它那股微微的海風放松著渾身的神經,靠岸的游艇說明了這里輕松又透出淡淡高貴的氣質,除了海鮮之外,帶上一瓶香檳上游艇出海垂釣,躺在太陽跟大海的懷抱里也是人生一樂也。
吃在香港 海鮮——西貢
如果垂釣的收獲不理想,也可以考慮跟停泊在碼頭的漁船購買新鮮的海鮮,純樸的漁民老阿伯會很樂意以最優惠的價格轉讓出來,而餐廳也毫不介意手上的海鮮并不出于他們的餐廳,依然會以最公道的加工費和高超的技藝來為人們烹調手中的魚獲。無他,就是因為西貢是屬于祥和、慵懶跟快樂的。
不少人第一次到了西貢看了開滿整條西貢大街的海鮮餐館后,腦袋里都不禁突然間有個疑問,到底他們去了海鮮餐廳還是水族館?是的,這就是香港西貢海鮮的第一大特色,幾乎世界各地的海鮮只要能進肚,都會在這碩大的魚缸里出現。
在這里滿足味覺跟口腹之欲前,估計先得挑戰食客們的膽識和憐憫心,畢竟你不只是欣賞長得和可愛的加菲貓一樣的加菲蟹,跟星戰里黑武士一個形狀的鱟,一只只裝在膠瓶的斑馬皮皮蝦,活的會變色的槍烏賊和色彩斑斕到只該在水族箱出現的魚。當將這些海中珍稀一一嘗來,你就會發現,那些好吃得能把舌頭吞下的美味,味蕾自然會把所有不安因素排除在外的道理。
和西貢的一家海鮮餐廳老板聊起如何把海鮮餐館經營得有聲有色時,他竟然就技術養殖侃侃而談長達半小時……但聽下來就覺得也頗有他的一番道理,畢竟海鮮就是在于一個“鮮”字嘛。而特別像西貢那樣以世界各地海鮮為賣點的地方,為了給來自不同地方的海產品營造它們獨特的生長環境好讓它們一直活蹦亂跳,各大海鮮檔的檔主們,也就自然地更著重于保養技術了。同樣地,好像他們的獨家招牌—小槍烏賊,也是因為他們唯一獨家的保養技術而成為招徠客人的殺手锏咯。
由此可見,他們餐廳最值錢的是蓄養設備,普普通通上手也得三五百萬,怪不得大多數香港的海鮮餐廳都被叫做“海鮮檔”,給我這么多錢砸下去搞水族館后,也顧不得裝修不裝修啦,東西新鮮就行。
如果以為他們側重保養技術而疏忽烹調的話,那可就大錯特錯了,那怎么料理海鮮呢?需知道海鮮這東西可不是簡單地用水焯焯扔把鹽這么簡單的事。這不有句諺語說嘛—“海鮮比戀愛還麻煩”是有道理的,海鮮這玩意,煮過了火就比鞋底還堅韌;過生,肚子就有麻煩;涼了,就會發腥發臭,還不能重煮翻蒸;而且對不同的海鮮,火候的拿捏也各有不同……還真比家里那位更難伺候。
盡管如此的高難度,但在好的海鮮檔里,他們都會擁有一幫素有“魚王” 雅稱,真正會料理海鮮的高手,而傳說中魚王的職責就是專門監控每樣海鮮的制作。無論什么樣的海鮮,經過魚王的料理和控制,都會變得鮮氣十足,哪怕看似簡單但最挑戰功夫的清蒸海魚,開蓋時也竟然會感覺到“鍋氣”,而且是那種夸張到得用滅火器的鍋氣,吃起來自然是夾在筷里,化在嘴里的鮮嫩無比,味道更是帶出海魚的個中特性,魚味十足,那就更別說如椒鹽皮皮蝦、上湯龍蝦等等需要大火烹調的海鮮菜啦。
鯉魚門
鯉魚門,一塊香港人心目中的風水寶地,現今香港為數不多的幾個僅存的避風塘,歷史的地理環境,造就它至今獨特的漁村美食文化。與西貢不同,鯉魚門具有更香港跟更貼近市井的草根氣息,它餐廳和賣海鮮的獨立經營,仿似分開卻又相互依靠,細窄彎曲的道路好像城中另外一個國度,晚上的喧鬧更讓人回到五六十年前仿佛如電影里與雷洛雷同的華探長時代,那時候的鯉魚門可是走私和英雄輩出的黃金年代。而這里隨處都可以發現很多小小的餅干點心店,那些到現在依然堅持人手制造和相信小出品高品質的幾十年老店鋪,如果碰上他們有空跟心情好的話,他們會輕輕地跟你訴說那段他們見證過的歷史。
任誰到了鯉魚門這里都會發現,買海鮮跟吃海鮮是各不相干的,如果要吃海鮮的話就先得去海鮮檔里買心儀的海鮮,再送到餐館里加工。盡管多了這么一番周折,可好像也添了一點別樣的樂趣并對此樂此不疲,因為人們可以像逛街那樣,先把整個鯉魚門逛夠了,在各個店鋪里選擇自己認為最好的海鮮,再到自己信得過的餐館里加工。
為什么在這里餐廳、海鮮檔跟顧客都對這種模式特別歡迎呢?原來三方面各自都認為,除了這是一個節省成本的方法外,也是基于人們自由選擇的考慮,加上店鋪、餐廳可以各自專注于自己的工作,好讓海鮮能更新鮮,餐廳煮得也更美味,何樂而不為?
和逛大商場一樣,逛這里,難免會被琳瑯滿目的海鮮品種和環境搞得有點眼花繚亂,也會對那些從沒見過的“奇魚異蟹”產生不少食用上的疑問,這時大家大可放膽地問那些左青龍右白虎,看似兇神惡煞的魚攤攤主們,他們一定會很親切又故作神秘地好像只跟你說般地告訴你最佳吃法,所有人都是熱情好客的,舒服的是他們并不會過于熱情讓人感覺到騷擾,他們會是相對含蓄地期待著食客的到來。可一旦到了任何一家餐廳,你又會發現老板們如此豪爽奔放,只要他們一覺得跟你投緣,啤酒黃湯又喝又送比你還高興,就算把滿桌的菜肴吃光準備買單,也不讓離席,非得把人搞到下盤空虛不可,好客之情可見一斑。
跟現今很多故作姿態的海鮮菜館不同,鯉魚門依然保留一種豪爽的江湖氣,那股“只要高興,什么都行”的真實情感。這里的菜譜幾乎如同廢紙,因為只要一坐下,老板自然就會給你安排最好的菜式,顧客很聽話地跟隨老板的安排,這種信任根本不會讓人相信這不過是客人的初次到來,更難以置信的是隨后遞上的好幾大瓶啤酒……
這個以海鮮構造成的江湖,怪不得會讓不少人來這個江湖一探究竟。但如果沒個好酒量的話……嘿嘿!!
在西貢吃完海鮮后,終于發現了為什么西貢長街上會有這么多人在溜達,而且每個人都是摸著肚子在走路,令我的手也會不自覺地放在我隆起的肚皮上。
鯉魚門的海鮮江湖就像時光隧道般,讓人變成老照片。光是從海鮮中就看到香港有不同的情懷,但情懷背后肯定都是由美食享樂的基因推動的。不管哪一種方式,都足以深深地印在味覺記憶里,讓人難以忘懷。
關鍵字: 海鮮城 西貢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