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麗堂皇香港圣約翰大教堂
輝煌的教堂內部
圣約翰大教堂俗稱大教堂,位于花園道,1847年奠基,1849年建成,是香港最早建立的基督教教堂。其間在1865年進行擴建工程,成為今日的模樣。二次大戰期間,日軍曾以該教堂為總部。
二二戰后多次重修,舊貌仍得以保存。正門前有紀碑一座,用以悼念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殉難者,旁邊地下平放麥士維士兵的墓碑,以紀念在香港保衛戰時在教堂前殉難的士兵。教堂北墻上另有威廉大尉紀念碑石,以紀念他在1857年時于廣州城下殉難。現時,它仍是對公會港澳教區的主堂。香港最早的基督教堂之一。位于港島中區花園道。香港第一間禮拜堂是木建筑,1841年由菲利浦牧師籌建。1842年圣公會信徒在花園道口瑪麗操場建一棚廠作臨時禮拜之所。1844年,史丹頓牧師倡建一座永久性的禮拜堂,獲港督戴維斯的支持。1847年3月11日舉行奠基典禮,1849年3月11日落成,完成該堂之中座及鐘樓,堂內有座位640個,耗資8736鎊,一半由英國政府支付,另一半則由在港的信徒籌募。后來由于信徒日增,該堂于1872年加建側翼,增加了六十個座位。加建的奠基石仍可在東面的墻壁上看到。1941年底,香港淪陷,其信徒及牧師多被關進赤柱的集中營。1944年7月,日本人將該堂改為公眾會堂及日本人的俱樂部。當時香港天主教主教獲悉此事,及時將大部份家具遷至銅鑼灣圣保羅書院。在1945年的一次空襲行動中,半數的家具被炸毀,其余則物歸原主。戰后,由于座堂受到嚴重的破壞,須耗費兩年修葺。現今座堂除了日常作主日崇拜之用外,更是舉行婚禮及葬禮的場所。
百余年來,經過不斷擴建修繕,即成今日之規模。該教堂至今仍舊是香港基督教弘傳教義的中心,也是圣公會港澳教區的主堂,在香港有著不容忽視的地位。
關鍵字: 二次大戰 圣約翰 基督教教堂 工程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