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和午炮
鳴放午炮這一傳統,由來已久,可追溯至香港開埠初期。午炮所在地即當年之東角,是本港第一幅公開拍賣的地段,于1841年由怡和洋行投獲。是年怡和將總部由澳門遷至香港東角。當時,怡和在東角自備有禮炮和衛戌隊,每有大班抵港或離港,例必鳴炮歡迎或送行。 至于午炮的起源,卻因年代久遠而無從稽考,但有一個流行的傳說:某日怡和如常鳴放禮炮,卻因此惹惱一名海軍高官。該高官初臨香江,對禮炮一事毫不知情。據聞,高官令怡和每日正午鳴炮一響,作為小懲,也作為報時之用。 如是者至1941年,日軍占據香港。淪陷期間,原有大炮不知所蹤。光復后,皇家海軍贈予怡和一門可發射六磅重炮彈之大炮,以代替舊炮。1947年,怡和恢復鳴放午炮。 1961年,居民投訴午炮炮聲過響,水警遂收去原有大炮,代以一門發射叁磅重炮彈之hotchkissmark1速射炮,該炮沿用至今。 發炮前,須搖鈴八響。此舉在當時表示上午工作時段結束,源自怡和總寫字樓及倉庫設在東角的年代。1946年后,怡和亦在除夕子夜時分鳴炮,以送舊迎新。除夕夜一響因而名為「子夜禮炮」,在「午炮」以外另添一道傳統。有趣的是,嗚放午炮這頂傳統獲知名歌手noelcoward寫進他的經典金典maddogsandenglishmen中。
關鍵字: 寫字樓 可追溯 如是者 年代久遠 所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