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公誕
譚公誕~農歷四月初八(陽歷4月或5月)
譚公是另一位海上的守護神,為漁民帶來平安與喜樂。慶典儀式與天后誕相似,漁民多向譚公祈求未來一年平安、豐收。
譚公是譚公道的通稱,又稱譚仙。據建于清同治元年(1862)澳門路環島的譚仙圣廟(路環譚公廟)廟祝說:譚仙是小孩神,每次顯靈都化身為小孩,民間稱為譚公。譚仙源自廣東惠州九龍山(又名九龍峰),《惠州府志》卷四十四(人物篇·仙釋)日:“譚公道者,歸善人也。居九龍山修行,不記歲月。”歸善即今惠州。建于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的香港跑馬地譚公廟《黃泥涌譚公廟志》和建于光緒三十一年香港筲箕灣譚公廟《建譚公仙圣廟碑記》載:“譚公原籍廣東惠州,自幼即賦異,能知未來,治病如神。……農歷四月初八譚公誕,本廟香火甚盛。”相傳譚公幼為牧童,12歲得道,常為漁民預測天氣,治療疾病,代表海上安全之神,深受沿海居民的膜拜。每到譚公誕,澳門居民尤其是水上居民都要舉行聲勢浩大的慶祝活動,包括舞醉龍、吃龍船頭飯等;到譚公廟獻香拜仙的人絡繹不絕。路環島街坊四廟慈善會還組織各種活動,時常禮聘廣東、香港粵劇團來澳公演,寓“做善事,睇好戲”之義
關鍵字: 豐收 守護神 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