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溝橋
盧溝橋位于北京市西南15公里豐臺區永定河上,距廣安門10公里,是北京現存最古老的石造聯拱橋,始建于金大定29年(1189年),建成于金章宗明昌3年(1192年)。早在700年前,由意大利旅行家馬可middot;波羅介紹到歐洲而聞名于世,當年馬可middot;波羅就是從這里進入北京的。
橋東西長266.5米,南北寬7.3米,全用白石砌成,有橋拱11個,橋墩10個;橋畔有石碑兩座:一座記載著清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 年)重修盧溝橋的經過;另一座上是清乾隆皇帝親題的“盧溝曉月四字。“盧溝曉月是“燕京八景之一,看曉月要在黎明時分,站在古橋上,憑欄遠眺,西山疊翠,月色嫵媚。橋兩旁有281根漢白玉欄桿,每根柱頭上都有雕工精巧、神態各異的石獅,或靜臥,或嬉戲,或張牙舞爪,更有許多小獅子,或爬在雄獅背上,或偎在母獅膝下;這些大小石獅共501個,分別雕于金、元、明、清四個朝代,游人若有興致,不妨自己去數數看。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畔響起了第一聲抗日炮聲,民族解放戰爭在此揭開序幕。1987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正式落成。紀念館臺階上有一座高4米的藝術雕塑----《獅醒》,象征著中華民族英勇不屈的民族精神。
關鍵字: 北京市 盧溝橋 紀念館 藝術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