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壇公園
1949年北京解放,天壇公園獲得了新生。市人民政府進行了大量清理和造園工程:平地、筑路、植樹、栽花......。特別是從1971年開始,又對園內古建筑進行了有計劃、有步驟的大規模修繕整理。先后翻修了祈年殿、皇穹宇及其東西廡、圜丘內外的遺墻。為進一步方便游人,于1975年又修建了北大門,1977年新開了東大門,以后又建了雙環亭風景區,開通南門(昭亨門)。從1979年到1982年,對齋宮建筑群也進行全面維修。對宰牲亭,祈谷壇長廊和皇乾殿也進行了翻修。1986年開始進行恢復各殿的原貌陳列工作,1990年為迎接十一屆亞運會在北京召開,又把古建筑群進行了漆紅和彩繪。40年來政府總共投資1800萬元,使天壇恢復了原來的神韻和風貌。
如今,在祈谷壇以西的綠樹叢中,又增添了幾處精巧別致的亭臺。北面的“雙環萬壽亭,截面恰似套環,亭體由兩個重檐園亭銜接并合而成,結構精巧,造型新穎,為我國木結構建筑中少見。“萬壽亭兩翼,各有一座小巧的方亭, 名方勝亭。亭子之間以游廊貫穿連接。亭子和游廊的梁枋上,繪有山水、人物、花卉以及西湖風景畫。萬壽亭以南有一座扇面式建筑名“扇面亭,灰色頂,蘇式彩畫,玲瓏小巧,別具特色(這些建筑原為乾隆六年弘歷為其母祝壽而建在中南海的景物,于1977年遷入天壇公園內供游人觀賞游覽)。在萬壽亭東南,還有一座六角彩亭,名百花亭,與西北的萬壽亭、方勝亭、扇面亭遙相對望,輝映溢目。這些不拘一格的亭臺建筑多姿多態,構成一組雙環亭景區。今天,天壇已從古老的廟壇建筑藝術群發展成首都人民游覽的最大的公園之一。
天壇是明清兩代帝王祭天祈谷的地方,它的嚴謹的建筑布局,奇特的建筑結構,瑰麗的建筑裝飾,在中國建筑史上,記錄了光輝燦爛的一頁。
天壇占地面積原為4095畝,現有2775畝,為我國現存古代建筑規模最大、建筑藝術最精美的一處廟壇建筑群,也是世界建筑藝術的珍貴遺產。有的外國朋友說,到中國不到北京,不算真到中國,到北京不到天壇,不算真到北京。又說, 天壇和長城、故官一樣,是一件很大很大的藝術品。
關鍵字: 回音壁 天壇公園 建筑群 琉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