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特帶味的北京胡同!!
老北京人都能順口用一句俗諺概括北京城的格局——里九外七皇城四,九門八點一口鐘。不錯,北京城是外城套內城,內城套皇城。在內外城之間相互交叉縱橫著大大小小的胡同,這種建筑格局在世界上也是獨一無二的。可以說,胡同是咱北京城的一大特色,沒了胡同,也就沒了北京,沒了京味兒了。有多少耐人尋味的故事發生在胡同里,又有多少文化名人居住在胡同里;那里有北京人講不完的話題,道不盡的人情世故。
近些年來,隨著舊城的改造和市政建設步伐的加快,人們在搬進一座座單元樓的同時,似乎更留戀那曾經居住了幾十年的小胡同和“天棚、魚缸、石榴樹”的四合院兒。
更有一些有識之士,已經認識到城市建設與保護古都風貌之間的關系;認識到胡同文化具有可開發利用的價值。在一些保存完好的胡同里開展了胡同旅游項目,使初來的外賓對咱京城的市景民情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和了解,不起眼兒的小胡同,如今成了了解北京、認識北京的活生生的教材。
要說歷史,北京有著3000余年的建城史。自從蒙古族入主中原,建立元朝以來,北京城的格局就初步形成了。從那時起就有了“胡同”一詞,據考證,它是源于蒙古語中的“水井”的發音。(今有的學者對此觀點持有疑義)您不見,直到今天北京還保留著許多以“井”命名的胡同嗎?如三眼井、四眼井、大甜水井、小甜水井、井兒胡同(今改警耳胡同)……明成祖朱棣在元大都的基礎上重建北京城時,“前朝后寢,左祖右社”和鱗次櫛比縱橫交錯的胡同一直延續到現在。
俗語說“大胡同三百六,小胡同如牛毛”,京城街巷之多可見一斑。單說這胡同的名稱就十分有趣,如劈柴胡同(今改辟才胡同)、米市胡同、油坊胡同、鹽店大院、醬坊胡同、醋兒胡同、茶兒胡同,這是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還有金果胡同、銀閘胡同、銅光胡同、鐵門胡同、錫邋(邋字去走之加金字旁)胡同,這是金、銀、銅、鐵、錫五金。說吃的有干面胡同、細米胡同;喝的有燒酒胡同;穿的有褲子胡同(今改庫資胡同);戴的有帽兒胡同;用的有筆管胡同、手帕胡同、取燈胡同、錐把胡同;花的有寶鈔胡同……這些胡同名稱涉及到老北京的衣食住行五行八作,叫法信手拈來宛若一幅民間風俗畫兒。
在數不清的胡同中,若問名字取得最好的是哪條?據我看,北京城中有一條極窄的小胡同。您若不信就順著新街口南大街往北走,由于胡同窄,因此不易被發現。它叫“百花深處”。光聽這名字就能令人產生無限遐想。有說清代乾隆年間的種花人在巷子口兒懸掛過“百花深處”的匾額;也有的說,早年間有張姓夫婦在此居住,極善種花。花草繁盛四季競艷,引得文人雅士前來觀看,久而久之就留下了“百花深處”的名字。總之,無論怎么說這美麗的名稱算是傳了下來。
北京的胡同多,這不假。可您若是走在胡同里決不用擔心迷路,只要大方向不錯,準行。為什么?因為北京的胡同有個特點——條條通。
在胡同里穿行,不僅可以感受到北京人那濃濃的情誼,更可領悟到歷史文化的悠遠深長。 比如西城區有個劉蘭塑胡同,是為了紀念元代技藝超群的雕塑家劉蘭而得名的。劉蘭的事跡在《元史·工藝傳》和陶宗儀的《南村輟耕錄》中多有記載,他曾為元大都的多個寺廟塑像,姿態逼真傳神生動。隨著歲月的流逝實物久已不存,只有胡同作見證了。
新街口附近的小楊家胡同,過去叫小羊圈胡同。說到這兒您一定明白了,這就是人民藝術家老舍先生筆下反復提到的那個小羊圈胡同。老舍先生的童年是在這里度過的,這里的環境自然也就成了他創作《四世同堂》、《正紅旗下》兩部小說的原型。在先生的小說里,小羊圈就是北平的縮影簡直是一個小小的社會。
像這樣有名人居住過的胡同在北京還有很多,許多名人故居也已定為文物保護單位了。不光是這些,還有相當一部分可供人瞻仰的歷史遺跡保留在胡同中。
西四南大街的磚塔胡同是北京最古老的胡通之一。它的東口兒有一座元代建的八角形七級密檐式磚塔,名叫“萬松老人塔”至今猶存。只要到丁字路口兒就能看到。北海公園里的鐵影壁早先可不在公園兒里,而是在安定門東大街以北的一條胡同里,現在這條胡同還叫鐵影壁胡同呢。
東城區文丞相胡同南口是東西走向的府學胡同,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祠就坐落在府學胡同63號。祠內陳列了文天祥生平資料及文物,并栽有榆樹、棗樹各一棵,枝干傾于南方;仿佛使人看到文公“不指南方誓不休”的報國之心。所有這些胡同,本身并無特別之處,因為正是這些歷史遺跡,胡同才出了名引得人們去探求。
胡同記錄了北京的歷史,留住了北京的風土民情;如果把每條胡同里的掌故傳說都寫出來的話,恐怕又是一本《一千零一夜》了。胡同里的生活寧靜恬淡,胡同里的人熱情好客。樹藤瓜架下的花影里,有百靈的叫聲;高空中時常傳來清越的鴿哨。在胡同中尋幽訪古不用帶導游,說不準哪院兒的老爺子就能領著您把整條胡同的大雜院小宅門兒,歷數得清清楚楚。東頭兒有過什么店鋪,西邊兒住過哪位王爺,只要他知道,能可勁兒掏給您。沒準兒您能拾到前朝的一磚半瓦或半快殘碑。遠離喧囂嘈雜鬧中攬靜,在胡同中徜徉就像喝一杯陳年的醇酒,越品越有味兒。(馮海嘯)
關鍵字: 北京人 北京城 南大街 府學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