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香山公園游記
算起來,這應該是我第五次來北京。我的童年是唱著“我愛北京天安門”長大的,古老
的首都北京在我兒時的記憶里是那么的神圣,那么的遙遠。直到一九八七年我才有機會第一
次走進了北京這塊我心中的圣地。記得那次我游覽了天安門、故宮,去了八達嶺長城,也觀
看了十三陵的地下宮殿。后來幾次到北京,我又游覽了雍和宮、天壇,這些享譽國內外的名
勝古跡讓我留戀忘返。幾次的游覽也讓我感受到了北京日新月異的巨大變化,充分領略到她
作為國際大都市的美麗風貌。
這一次到北京去科技大學看過在那里讀書的侄兒,我就乘車直奔我心中仰慕已久的古老
皇家公園、今日人民的公園——香山。
曾有友人告訴我,游香山還是秋日最好,那滿山遍野的紅葉是新北京的十六景之一。而
今天五月春日的香山會是什么樣子呢?
到達北京西郊香山腳下,已是下午三點多鐘。愛人提議我們住進香山怎么樣?這個建議
我也感覺真是不錯,沒想到我們又一次的心有靈犀。經過找尋,我們住進了香山“蒙養園”
賓館。看到賓館的名字又激起了我的好奇,為什么取名“蒙養園”呢?
賓館的服務員告訴我“蒙養園”始于1920年香山慈幼院所設的蒙養部,她收錄未到學齡
的兒童,正式成立于1923年7月23日。以“蒙以養正”為教育方針,意思是對孩子們從小要發
達身心完善教育,使他們全面發展。“蒙養園”曾是香山慈幼院里最優美的地方,素有“園
中園”之稱。今天的香山“蒙養園”賓館的名字也是由此而來。聽完介紹,我感嘆香山的每
一次景致都有著她歷史的淵源。
稍事休息,我們走出賓館,我們要先觀賞一下就近的幾處景致,明日早起再登香山。游
走于這綠樹鮮花之中,撲面而來的香氣沁入心脾。沒想到五月的香山沒有紅葉,確多了這陣
陣清香。香山濃濃的花香中和著松樹的清香,讓我們禁不住貪婪的深深呼吸著,這里可真是
一處天然的氧吧。此時我禁不住心中又起疑問:“香山會不會是因了這漫山的香氣而得此名
?”
早晨五點半我們就迫不及待的加入了登山的行列。才上了三分之一的路程,我已感覺有
些氣喘。看到那么多晨練的登山人邁著矯健的步伐從我們身邊走過,我自言自語的說道:“
不知道我們要多長時間才能登上山頂?”濃厚的北京腔在我身后響起:“最慢一小時二十分
鐘,你們就會到達山頂了。”沒想到北京的老人如此好客,主動解答了我的自語。我又纏著
老人問道:“還很遠嗎?”老人用那深邃的目光看著我說道:“是第一次登香山吧?記著登
山之人不能嫌遠,山頂是你此次登山的目標,看準目標努力吧!”看著老人漸遠的身影,我和
愛人自嘆不如。是啊,既已開始攀登,山頂就是目標,北京老人的話里透著哲理。你我人生
的旅途何嘗不也是這樣呢?看準了目標努力吧!
登上海拔五百五十七米的香爐峰,我們已是大汗淋漓。愛人看了一下表,由山下登到山
頂用了一個小時,比起這些晨練的老北京們,我們多用了二十分鐘。在香爐峰頂愛人練了一
套太極拳,我則坐在一旁注視著這些晨練的人們。 一個古稀老人的伏臥撐吸引了我。 老人
一次做了三十多個伏臥撐,看著已是人生七十古來稀的年紀,還能有如此的耐力,我真的很
欽佩。
觀過踏云亭、紫煙亭,我們向山下走去。 古人云:上山容易下山難。一步一臺階的下山
途中,沒有了登上山頂的急切,腿肚子竟開始酸疼,我終于感受到了什么是下山難,只好放
慢了下山的步伐。悠悠閑閑一路走去,滿目的蒼翠連綿,香山公園樹木繁多,森林覆蓋率高
達98%。古樹名木有5800多株,具有豐富的“山川、名泉、古樹”的園林內涵。我們信步走過
了香霧窯、棲月崖、玉華岫,來到了昭廟。這里是迎接六世班禪的行宮,是仿西藏日喀則扎
什倫布寺修建的宗鏡大昭之廟。接下來是頗具江南特色的古雅庭院見心齋。出了見心齋遠遠
望去眼鏡湖已盡收眼底。繼續下山,我們又走過了知松園、來秋亭、多云亭、聽雪軒、勤政
殿。知道已下到了東門,在靜翠湖邊已經感到有些累的我們坐了下來。置身于滿是綠樹鮮花
的海洋里,我被香山古老美麗而又人情味特濃的點點滴滴感動著。我摘錄了香山管理處的幾
處友情提示,相信您看過之后,也會同我一樣被這座古老、美麗、人性的香山感動:
“朋友,跋山涉水,走過森林,全身心的沐浴著森林的精氣和香氣,洗靜都市的塵囂吧
!”
“朋友,請不要摘走那朵向您微笑的花朵,她還要向每一個人問好呢!”
“朋友,請不要隨意走在草坪上,您腳下的小草會被踏痛的!”
……
再見了美麗的香山,等到秋日來臨,我一定會再來,游覽此次落下的幾處景致,觀賞你
那醉人的漫山紅葉!
--
朋友,試著去感覺一下,想象著自己每天吃到一顆糖,慢慢的品味著。同時告訴自己——今
天的日子,果然又是甜的……
關鍵字: 北京 天安門 香山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