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一)
坐的是九號晚上八點十分由上海開往北京的t110次特快列車。
早上醒來,窗外已是一片蕭瑟。枯黃的茅草遍地都是,幾乎不見一點綠色。這在江南,是深冬時節才會有的景致。車門處,空氣變得寒冽干燥。
天本來是陰的,但在進北京前兩個小時,突然又出了太陽,很短的時間內,天空就變得一碧如洗。車速漸漸慢下來。目光所及,一處高墻內伸出的枯樹枝上,掛滿了紅通通的小燈籠一樣的果子,我愣了愣,接著反應過來,是柿子!北京,用第一抹最艷麗的色彩沖撞了我的視覺。
鐵路兩旁,不時就有一株金黃的銀杏亭亭站著,那黃,如此的純粹燦爛,讓看的人,不知不覺就欣喜起來。這是江南秋天所缺少的顏色。還好,我想,還不算晚,還有黃葉呢。
下榻的地方在廣安門,是家四星賓館,設施良好,服務也不錯。關鍵的是,我轉悠了一圈,發現這地方,出行很方便,到清華,頤和園,圓明園,天安門都有公交車。能省掉不少打出租的錢呢。
在房間洗把臉,厚厚地涂上保濕的護膚霜,到樓下餐廳吃了飯,直接開往陶然亭。
公交車有點舊,開起來顛簸得厲害,我旁邊一位大爺嘀咕:這車破得,像小三輪一樣。話本來很平常,沒什么出奇的地方,但用北京話來說,就讓人忍俊不禁了。我笑起來,大爺就跟我拉上了家常:這一片,以前荒得很,我打小就在這兒轉,都知道。看這路的兩邊,都是大葉槐,也有年頭了……大爺絮絮地說著,忽然車停了,他跟我說:我到站了,回見您哪。就走了。
陶然亭北大門,進去就是高君宇和石評梅的墓,圍著轉了一圈。走了一段,略覺得有點乏味,不過是個公園,城市里的公園,大同小異,實在是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還好看到那塊著名的石頭,上面題著白居易的“更待菊黃家釀熟,與君一醉一陶然”,才覺得有幾分意趣。湖邊種滿了柳樹,長長的枝葉裊娜地飄搖著。草坪上有高大的銀杏,金黃的葉子落了一地,陽光透過枝葉射下來,班駁明亮。人很少,安靜得聽得見鳥的鳴叫聲。
到天壇,已經是下午三點。在門口租了個電子導游儀,在網上看到過,這小東西很靈,到一處景點,會自動開始講解,最適合自助出游的人。也不貴,租金才十元。
因為時間有點緊迫,我只能走從南門到北門這一段最經典的線路了。天壇占地很大,但建筑比較少,其他地方,都是森森的古樹,和碧綠的草坪。那些古樹,每棵都有兩三人合抱那么粗,姿態遒勁,形狀各異,一看就是有年代的。祈年殿里人滿為患,回音壁前不少人在大聲呼喝,讓人啼笑皆非。電子導游說,回音壁的磚,是山東臨清出產的“澄漿磚”,此磚“敲之有聲,斷之無孔”,是良好的聲波折射材料,加上圓形圍墻產生的回音效果,兩個人,即使一個在東,一個在西,隔著幾十米,只要對著圍墻用平常語氣說話,也能互相聽見。可惜我是一個人,加上周圍那么嘈雜,就算有伴一起試驗,也聽不真切了。
陶然亭,寧靜的湖面。
提著白樂天佳句的石頭。
陶然亭
斑斕的林子。
天壇
關鍵字: 北京話 回音壁 陶然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