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與現實——北京游所想所得(第一部分)chapter2
第四站——恭王府·功利的歷史,功利的現實
恭王府名稱的由來應該是和恭親王奕訢有關,可是人們來到這里游覽卻不是因為恭親王,而是因為這里也是清乾隆朝大學士也是大貪官和珅的宅第。和珅的名頭可比恭親王的來頭要大啊,連恭王府的導游也只字不提恭親王,只云和珅如何如何。讓人誤以為和珅還被賜了個恭王的稱號。
為什么說恭王府給我的感覺體現的是功利的歷史呢?除了和珅這個大貪官成了人們游覽恭王府的由頭外,府第內部的裝飾、樣式也處處顯示了功利的感覺。據說全府建筑有100個蝙蝠圖案,象征“百福”;“滴翠巖”下的池中有三組疊石,意為蓬萊、方丈、瀛洲三個仙島;更別提那個清圣祖康熙御筆的“福”字碑了,被稱為保佑升官發財萬事如意的神字。
現實更加功利,人們(也包括我在內)排了近一個小時的隊,進入“密云洞”,就為了摸一下那個“福”字碑,還是罩了玻璃的。據說這個“福字碑”正在申請世界文化遺產,一旦申請下來就要封鎖起來,只能遠觀不能近賞了。功利的還有遍及恭王府各處的商店(也不僅僅是恭王府了,任何一個景點商店都不會少),最暢銷的商品就是和那個神奇的“福”字相關的產品。大福的“福”字臨摹卷軸達到上千元的價格,不知道買回家會不會真的可以讓你飛黃騰達。
不過不得不提的是恭王府真的是一個好玩的去處,每一處池塘、假山、小橋、亭臺樓榭,都可以讓你感覺非常的愜意,心想,做個有錢人就是好啊。看,還是功利的想法。
第五站——頤和園·沉痛的歷史,平和的現實
頤和園的歷史幾乎就是中國近現代的歷史,多少近代中華民族慘痛的經歷都和這所著名的皇家大園林有關。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清漪園被英法聯軍燒毀,清政府居然挪用海軍軍費重修,并作為慈禧太后晚年的行宮;光緒帝也曾在這里接見康有為,想點亮一盞變法自強的燈;變法失敗后,光緒卻被長期幽禁在玉瀾堂; 1900 年,頤和園再遭八國聯軍洗劫,隨后清政府又予重修。在那紛亂的幾十年間,頤和園已不僅僅是給皇家休閑避暑的園林,更是中國的政治中心。頤和園見證了慈禧的威風,也見證了清朝的衰敗。
頤和園真的是的很大的公園,占地近3平方公里。從北宮門進入,簡直不知道該如何行走。到處是路,到處是景,干脆,隨性而行。或俯瞰蘇州街,或漫游諧趣園,或徜徉在長廊,或在畫中游,或泛舟昆明湖,或環游南湖島,或漫步十七孔橋,心情沒有白海公園愉悅,但是更加平和、休閑。
第六站——什剎海·胡同的歷史,酒吧的現實
在什剎海逛胡同,要么租個黃包車,要么租輛自行車,用腳丈量的話可是夠累的。北京的胡同就像北京話,總有兒化音在里面。總感覺似乎在這里聽到的北京話才是最好聽的。什剎海的胡同可不一般,多少胡同住的都是當年的達官貴人王公大臣。恭王府、醇親王府、阿拉善王府、濤貝勒府、慶親王府,似乎帶王帶貝勒的都在這兒住著呢。
現在的什剎海,成了新貴的酒吧一條街。尤以前海岸邊和銀錠橋周邊最為集中。古代的胡同和現代的酒吧,構成一副奇妙的圖案。
未完待續,敬請期待...
關鍵字: 什剎海 北京話 恭親王 恭王府 頤和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