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大觀園 夢回紅樓
“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天盡頭,何處有香丘!”
黛玉“問天”,為何人生如此不隨人愿,人生好像一場幻影。不只是黛玉,《紅樓夢》中其他人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也都濃縮在這大觀園中。
蕉下客
從大觀園的南門走進,最先看到的院落便是秋爽齋。在《紅樓夢》中對于秋爽齋的外景并沒有詳細的描述,只提到院中種植有芭蕉和梧桐,正是由于探春對院中芭蕉樹的喜愛,因此探春才得此“蕉下客”的雅號,院中還有月夜聽雨的意境,這組建筑中有一較大的廳堂,名“曉翠堂”,曉翠堂四面出廊,流角飛檐,臨沁芳溪。當真正走進秋爽齋時,便看到東南方土山上有八角亭一座,此八角亭是園內制高點之一。秋爽齋中有三間房子之間是沒有隔斷的,具有閑云野鶴般的風格。其屋內所布置的陳設十分典雅,雖華麗,但卻不失大氣,給人的總體感覺就是突出了一個“大”字。
所有院中豪華雅致的景致也凸顯出了主人的性格,探春是個有遠見、有抱負、有作為的女子,她敢說敢為、辦事練達。這一點從鳳姐生病期間,整個大觀園的所有事務都由探春一人掌管,并掌管得井井有條便可看出。
稻香老農
稻香村坐落在大觀園的東南方,外面編就兩溜青籬;下面分畦列畝,佳蔬菜花,漫然無際,儼然是一派“竹籬茅舍”的農家風光。從稻香村的整體設計,很容易就可以推測出這里的主人清心寡欲、自甘寂寞的性情。此處的主人正是李紈,《紅樓夢》中描寫到,李紈出身金陵名宦,性格平和嫻淑,嫁與賈珠,很早即守寡,她“居家處膏梁錦繡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無見無聞,惟知侍親養子,處處陪伴小姑子等讀而已”。因此她的經歷和性格都決定了她所居住的稻香村的格調是如此的簡單、質樸。
蘅蕪君
說到寶玉和黛玉的愛情故事時,就不得不提一個關鍵的人物,那就是寶釵,寶釵的住所就坐落在大觀園的東北角。《紅樓夢》中在劉姥姥第二次進大觀園的時候,通過眾人的目光,描繪了一個“瓊洞”。“賈母忙命攏岸,順著云步石梯上去,一同進了蘅蕪苑,只覺異香撲鼻。那些奇草仙藤愈冷愈蒼翠,都結了實,似珊瑚豆子一般,累垂可愛。及進了房屋,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無,案上只有一個土定瓶中供著數枝菊花,并兩部書,茶奩茶杯而已。床上只吊著青紗帳幔,衾褥也十分樸素。”從書中的描寫和親身在蘅蕪苑走一遭后使人充分地感受到蘅蕪苑的整體氛圍就是一種淡、冷、凄。
走進她的閨房,根本感覺不到這是一個女孩子的房間,房間內竟然看不到一件普通女孩子喜好的物品,給人一種不寒而栗的感覺,這可能跟寶釵的性格有著很大的關系。雖然在容寧二府中,每個人都認為寶釵是個慈善親厚、富有同情心的人,但是她在金釧兒屈死后,竟然連一滴眼淚都沒掉,卻開脫了王夫人一顆歉疚的心。通過書中的描寫和寶釵屋內的陳設都體現出寶釵的冷漠。她不僅人冷,而且心也冷。
富貴閑人
《紅樓夢》中的男主人公寶玉的住所怡紅院坐落在大觀園的西北方。《紅樓夢》中描寫的怡紅院是:“院外粉墻環護,綠柳周垂,三間垂花門樓,四面抄手游廊……花園錦簇,剔玲瓏,后院滿架薔薇,一帶水池。”透過文字的描述,就會使人聯想到怡紅院到處都是花,特別是文中提到的“滿架薔薇”,薔薇是一種類似牡丹的花朵,但地位與牡丹比較相去甚遠,因是扶架而生,在堪輿中是“風流是非”的象征;而“綠柳周垂”,亦比喻美女林立,就這種風水布局造就了寶玉的多情。
看過了怡紅院院子里的景致,再走進屋內一看究竟。《紅樓夢》中描寫的房間里的擺設也非常講究,有書、劍、琴、鼎、字畫、筆硯、盆景等等,顯得花團錦簇,剔透玲瓏。在劉姥姥醉臥大觀園那回曾經提到過的《仕女圖》和劉姥姥照的西洋鏡,這兩件物品現在仍然擺放在怡紅院的屋內。
站在這像極了小姐閨房的怡紅院中,可以感受到寶玉樂于與女子為知音的叛逆性格,也正是由于寶玉生活在女人堆里,他懂得了應該尊重女性、平等地對待女性,寶玉完全看透了官場的世俗和丑陋,他沒有等級的觀念,向往自由、無拘無束的生活。
瀟湘妃子
出了怡紅院沒走幾步便是林妹妹的瀟湘館了。瀟湘館的景致和其他各院的景致完全不同,一走進瀟湘館便可以看到滿院的竹子。林妹妹在《葬花辭》中有一句:“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這些竹子體現了林妹妹孤高自詡、多愁善感的性格。林妹妹屋內的陳設大多也采用竹制品,整個房間的風格就顯得比較清幽、清雅。
站在瀟湘館院子里的石桌旁,仿佛感覺到林妹妹靜靜地坐在那兒,或輕輕地吟詩作對,或默默地哭泣;也仿佛聽到了寶玉不知又是什么地方惹惱了柔弱的林妹妹,正在那兒喋喋地賠不是的聲音;也仿佛感覺到林妹妹在生命的最后時刻,當她聽到寶玉和寶釵結婚的鑼鼓奏響的時候,絕望地燒掉所有寶玉給她的書信后,死去時的傷心欲絕。
這就是可憐的瀟湘妃子短暫的一生,她帶著遺憾離開了瀟湘館,離開了寶玉,離開了大觀園。當游覽過所有大觀園內的院落后,最后停留在瀟湘館時,便會從心底既佩服這個充滿才氣的弱女子,又為她感到惋惜。
關鍵字: 八角亭 大觀園 風水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