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前的北普陀影視城
年根底下咱通常不愛出門,可今年咱上同程了,詠老師給布置了任務,讓大家把過年搬上網絡來,同學們一起熱鬧熱鬧。俺家從來沒人氣,過年也早就革命了,想來想去還是走出去到近便地方看看,到底還有啥新東西能發掘。
聽說今年北普陀影視城要辦廟會,正好郊區風景年票增加了這個景點,咱就去那里看看。好幾年沒去了,出門前先查公交路線小本,一看到木樨園橋換736路區間車最方便,于是就坐上323路快車,到大鐘寺換上300路快車,道路出奇的暢通,沒多大工夫就到了木樨園橋。
300路車站在橋下,下了車四處張望就是沒見736路車,問旁邊快速公交的服務員,小伙想了半天說736路好象已經改成526路了,車站在哪他也不知道。俺一聽就上了橋,就見一輛526路正在往南開,俺就順著車來的方向往北走,去找526路車站。
找了半站地也沒找到,問旁邊報亭老板娘,只見她一撇嘴說,在南邊呢,過了橋再走一站地就到了。俺神著脖子看了看,這也太遠了,得,今天太晚咱不去了,明兒再去,就又下了橋到了回去的車站上。一看站牌子,上面居然有526路,原來這趟車從這里發車。
汽車一路向南開,路越走越寬,沒多大工夫就進入大興縣,北普陀影視城坐落在大興縣瀛海鄉的南宮,離前門近20公里。這個多功能的影視城是繼中央電視臺無錫、涿州影視城之后修建的,是以明清建筑為主,有濃郁的明清風格。
車開到郊外影視城也到了,走進豎著北普陀三個大字的大門,里面是個空蕩蕩的大廣場,影視城正門兩側豎起了兩排紅黃顏色的單色旗幟。被斜陽穿透的旗幟在西風中獵獵招展十分醒目,映襯著前面的華表,頂上的望君歸正翹首以待期盼著自己永遠也回不來的君王。
年根底下咱通常不愛出門,可今年咱上同程了,詠老師給布置了任務,讓大家把過年搬上網絡來,同學們一起熱鬧熱鬧。俺家從來沒人氣,過年也早就革命了,想來想去還是走出去到近便地方看看,到底還有啥新東西能發掘。
聽說今年北普陀影視城要辦廟會,正好郊區風景年票增加了這個景點,咱就去那里看看。好幾年沒去了,出門前先查公交路線小本,一看到木樨園橋換736路區間車最方便,于是就坐上323路快車,到大鐘寺換上300路快車,道路出奇的暢通,沒多大工夫就到了木樨園橋。
300路車站在橋下,下了車四處張望就是沒見736路車,問旁邊快速公交的服務員,小伙想了半天說736路好象已經改成526路了,車站在哪他也不知道。俺一聽就上了橋,就見一輛526路正在往南開,俺就順著車來的方向往北走,去找526路車站。
找了半站地也沒找到,問旁邊報亭老板娘,只見她一撇嘴說,在南邊呢,過了橋再走一站地就到了。俺神著脖子看了看,這也太遠了,得,今天太晚咱不去了,明兒再去,就又下了橋到了回去的車站上。一看站牌子,上面居然有526路,原來這趟車從這里發車。
汽車一路向南開,路越走越寬,沒多大工夫就進入大興縣,北普陀影視城坐落在大興縣瀛海鄉的南宮,離前門近20公里。這個多功能的影視城是繼中央電視臺無錫、涿州影視城之后修建的,是以明清建筑為主,有濃郁的明清風格。
車開到郊外影視城也到了,走進豎著北普陀三個大字的大門,里面是個空蕩蕩的大廣場,影視城正門兩側豎起了兩排紅黃顏色的單色旗幟。被斜陽穿透的旗幟在西風中獵獵招展十分醒目,映襯著前面的華表,頂上的望君歸正翹首以待期盼著自己永遠也回不來的君王。
進了門看過清冷的紅樓夢園,就來到了古香古色的北普陀寺,寺廟里沒有一個香客,只有幾個黃袍袈裟的僧人在圍著火盆烤火。幾柱高香正獨自燃燒著,一股難聞的香氣在空氣中彌漫,讓人不愿駐足久留。一只老貓蹲在大殿的窗臺上,瞇縫著眼睛留戀著最后的太陽。
繞到寺廟的影壁前面,這里正在張燈結彩,幾個忙活著的人告訴俺,這里春節廟會期間有絕活表演。絕活,什么絕活,別又忽悠吧,俺正在琢磨,就聽那人說,打鐵花可是俺們河南確山的傳統藝術,到時候可別忘了來看呀。
一看引起了俺的好奇心,那人又開始介紹起打鐵花來,原來打鐵花是流傳于河南確山的民間傳統煙火,起源于北宋時期。原本打鐵花是煉丹道士與民間金、銀、銅、鐵、錫五門工匠每年春節共同祭祀太上老君祖師爺而舉行的一種儀式,后來經過千年流傳,又增加了鞭炮、煙花,還把耍龍燈、打銅器、游社火給吸收進來,相成了這種獨特的表演。
打鐵花時十幾盤鐵爐火光沖天,十幾個打花人赤膊上陣,往來于熔爐和花棚之間,舞動著千余度高溫的鐵汁自如穿梭。他們一棒接一棒,一棒鐵花沖天而起,另一棒接踵而至,棒中的鐵汁沖上花棚后遇到棚頂就迸散開沖上夜空,流光溢彩的鐵花映出火樹銀花不夜天。
這種民間傳統煙火打鐵花,在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初曾經舉辦過兩次,后來中斷了20多年。到了1988年,經過改進確山縣舉辦了打鐵花煙火晚會,使得這一久違的民間傳統煙火得以繼承發揚,今年又進京來表演了。看來北普陀今年春節還真有絕活,人家沒吹牛,抓空真得來看看。
再往前走到了梅園,門前小廣場上搭起了一個高高的鐵架子,上面坐著幾個人正在綁凳子。上前一問,原來這里也有絕活,號稱是中原第一獅的河南鞏義小相舞獅隊要在廟會期間表演舞獅。屆時將有八個獅子順著八條繩子往上爬,一看這手藝也是不一般。
要說這小相舞獅還有點來頭,早在清朝嘉慶年間,河南鬧起了霍亂,那時民間都認為霍亂是妖魔鬼怪在作祟,于是鞏義小相村人就用獅舞來驅病辟邪。霍亂過后這種舞獅也就被保留下來,以后每逢年節廟會,都要組織盛大的獅舞表演。
經過梅園就到了三街一村的明清古鎮,這里是一片明清時期的老北京街景,灰禿禿的老房子在夕陽中更加沉寂。在這里有早就沒了蹤影的菜市口牌樓,還有老字號店鋪茶肆飯館客棧腳行,獨自穿行在這悄無人跡的街巷中,仿佛時光倒流了好幾百年。
穿出明清街,又回到了湖邊,沿著湖岸向南繞,那邊就是普陀山,山上一組寺廟建筑,最漂亮的是那座寶塔。普陀山上的幾個寺廟都是承襲浙江普陀山而建,只是建筑粗糙實在不入眼,跟人家那個真的普陀山相差十萬八千里。
一路上沿著湖邊工作人員正在裝燈具,他們說過兩天這里就好看了,現在確實沒啥好看的。冬天的北普陀比起夏日來就差了很多,夏天那一池塘的荷花就給園子增色不少,冬天里灰蒙蒙的滿眼凋敝,在蒼涼清凄中最動人心魄的還是那輪西下的斜陽。
臨近門口還有個園子,進得園門迎面是塊影壁石,正面供的是女媧,背面畫的是太極符,一進大殿里面的泥塑能把人嚇一跳。繞到正面一看,正中臺上坐著個公子哥兒,兩側地上站著四個女子,殿里除了泥塑啥也沒有,獨自呆在里面還真有點糝得慌。
繞園一周出了北普陀,回頭一望日頭已經掛上屋頂馬上就要落山了,西風獵獵旌旗依然在招展。這塊曾經的垃圾填埋場,人們是怎樣在三米厚的垃圾上建成了這樣一座影視城,盡管它還很粗糙有些不盡人意,但是畢竟比那垃圾場要強上一萬倍。
北普陀建園十年來先后拍攝了《天橋夢》、《還珠格格》、《雍正王朝》、《大宅門》、《康熙微服私訪記》、《鐵齒銅牙紀曉嵐》、《五月槐花香》等七百多部電影、電視劇。中央電視臺也先后在這里拍攝過夕陽紅、神州風采、正大綜藝等節目,影視界老前輩及名人謝添、李華、周傳基、張藝謀、陳佩斯等人也都曾親臨指導,這樣數過來還真是名聲赫赫。
兩個小時的游覽完成了,俺心滿意足坐上了526路公共汽車,換上300路,又換上323路快車,從南到北穿過燈火闌珊的北京城,回到了溫暖的家中。
關鍵字: 北普陀 大興縣 影視城 木樨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