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西口
走西口來自河曲的糜米酸撈飯一聽這名字就讓人有想進的欲望,"走西口"這三個字里面包含了黃土高原太多的文化沉淀.走進飯廳,兩邊巨大的兩幅掛畫首先映入了眼簾.一幅是河曲縣一處名叫"娘娘灘"的風景照,一看就知道主人與河曲的淵源不淺.另一幅是"常回家看看"的大匾,家的呼喚撲面而來.包間是蒙古的造型,正中有成吉思汗的像,屋頂是蒼穹的造型.地面建了一個能容十七、八人左右的大炕。飯店的主人名叫劉愛琴,河曲人。以前是小有名氣的二人臺演員,唱得很不錯,后來就開了這家走西口飯店。據說二人臺起源于河曲,飯店的名字多少包含了主人對地方戲的愛好和受地方文化的熏陶。這里最有特色的農家菜有三種。一是糜米酸撈飯。這要從酸粥說起,酸粥是河曲最獨特的飯,早晨河曲街上的早點賣的就是酸粥,五毛一碗,就當地的腌菜下飯。初次吃,覺得不怎么好吃,第二次吃味道就大不一樣了,以前去河曲吃過幾次,現在一提總覺得有些牽腸掛肚的感覺。糜米酸撈飯就是從酸粥發展來的,做法也很簡單,就是把米浸泡發酵后,加上土豆塊燜熟做成湯即。吃了容易消,化有美容的功效。據說河曲自古出美就與當地女孩子常年吃這種酸飯有關。二是豆面刺粉,是用純豌豆面做的。面和的不能稀了,也能太稠,簿厚要合適,吃了清涼下火爽口宜人。三是山藥圪蛋炒苦菜必須用地道的胡麻沒沙過,與土豆泥拌勻再上火炒出,撒上芝麻即可。吃起來清淡略帶苦味,有敗火去熱之功效。這種同村野味除了走西口,在其他飯店是很難覓到的。
關鍵字: 常回家看看 河曲縣 走西口 造型 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