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城樓
忻州城原有四門,城門上均有樓,始建于明萬歷二十四年(1596),由于歷史的原因,僅有北城門樓幸存于今。城樓總高28米,寬七間,深四間,四周圍廊重檐三滴水(明三層,暗三層),歇山式屋頂,樓內無柱,梁架結構簡潔,連接嚴實,充分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城樓陽面三層高懸一巨大匾額,上書“晉北鎖鑰四個雄偉渾厚的大字。整個城樓,紅柱藍瓦,畫棟雕梁,富麗堂皇,甚為壯觀,具有很高的文物保護價值。
建國以來,黨和政府十分重視這座古城樓的保護,曾先后四次修繕,使這一明代建筑面目一新。1983年,當地政府以城樓為中心,興建街心公園,園內花草林木,郁郁蔥蔥;西側涼亭,玲瓏古樸,供游人息憩;東側魚池中矗立一漢白玉雕刻牧童騎坐于臥牛背上,橫吹小笛,以其優美的樂曲,表示忻州這座臥牛城的人民正以滿腔熱情,迎接四方游人。公園東南側與西南側的兩座涼亭,與街心公園相互襯映,使得這座城樓更加的嫵媚多姿,雄偉壯麗。
由街心公園拾級而上,登高俯視,市區景觀,盡收眼底南面是舊城區,古建筑鱗次櫛比,別是一番情趣;北面是新建的市區,高樓大廈,車水馬龍,一派現代化城市的繁華景象。抬頭遠眺:南倚石嶺、赤塘之險,北扼忻口、云中之隘,位居全晉后藩,他當交通要沖,定襄、靜樂分峙東西,寧武、雁門環山拱后,既為三關內障,更屬四塞要地,由此才知“晉北鎖鑰四個大字的分量。
以“鎖鑰形容山關要隘的只有兩處:一是山海關的聯語:“兩京鎖鑰無雙處,萬里長城第一關;再就是忻州北城樓上的匾額:“晉北鎖鑰。然而山海關還經過人為的修葺加工,而忻州則純粹是自然地貌,更為難得。難怪遠方游人一旦登臨忻州北城門樓,個個都那樣依依不舍呢!
關鍵字: 三滴水 忻州城樓 歇山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