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蓮寺
院內的子抱母古柏令游人感嘆不已。母相周粗3米,高27米;子柏周粗1米,高24米。相傳百余年前母柏枯槁,寺院主僧決定次日將其砍伐。當天夜里,一株幼柏攀著母相的軀干纏繞而上,緊緊將母相抱住,寺僧見之,以為神意。古柏前的兩棵銀杏樹,東為雄樹,周粗5米,高約25米;西為雌樹,周粗4米,高與雄樹同。每年夏秋兩季,枝葉繁茂,遮天蔽日,以自己無可辯駁的神威,敘述著青蓮寺的沉浮興衰。
古寺東側有明代建造磚砌藏式佛塔一座,高約25米;西側有建于唐乾寧二年的惠峰石塔和宋代百法座主舍利塔。寺院東一崖陡立,長寬約3米余,面平如臺,相傳為高僧慧遠禪師擲筆處,稱“擲筆臺。臺南端有款月亭,中秋之夜,登亭東望,皓月從玨山峰間冉冉升起,名為玨山吐月。可照出柱上題有崇寧、熙寧等年號,可證是宋代建筑。其他如唐經幢、竇乳泉等都為游人講述一段清幽、神奇的故事。漫山遍野的松柏灌木,紅墻綠樹,與隔河相望的玨山一起,為游人提供了一個山水寺觀渾然一體,俯拾古今,頤養性情的林泉勝地。
關鍵字: 凈土宗 大佛殿 天臺宗 青蓮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