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平遙,好像是一個夢。
平遙之旅的前一天,大家決定的是去南方的,“煙花三月下下揚州”,唐朝的浪漫詩人都這樣勸我們,可臨出發,方又變了方略。北方的平遙,聽起來陌生而遙遠。
????下午七點的時候,我們一行人乘上大巴,在通往北方的路上,夜色漸漸濃郁,看不到窗外的任何景物,導游的說說笑笑,也擋不住我們朦朧的睡意,在沿太原至風陵渡的公路南下九十公里處,晨曦微露之中,只聽導游小姐說平遙古城到了,這才睜開朦朧的雙眼,看到一座古樸、巍峨的古城聳立在一片翠綠的麥田之中,這便是具有二千多年歷史的古城——山西平遙。
????乘上了平遙最具特色的無篷電車,繞城而行。在我們眼里,青磚高瓦,古樸雅典,巍然屹立,小時候喜歡看的打仗畫書,三國時攻城情景也親切盡呈眼前。
????進入城門,順一條街道慢慢而行,只見街面店鋪林立,幾米高的結實而森嚴宅墻相連,墻的色彩一律是灰色的,古色古香,仿佛這景象讓人忍不住要懷疑是不是走進了一個幾千年前的夢境。
????我們住進了頗具特色的舊式民居.臨街是大門,上面掛著住宿和酒店的門牌,灰色的屋頂,厚而結實的灰色磚墻,雕花裝飾的門樓,從拱頂券門入后是住宿的地方,兩排住宅區,是典型的四合院落,雕花門窗,門窗上貼有民居特色的窗花,走近石雕的影背墻,是一道后院,左右又是門房,和一座正房。正堂的上方飾以精致考究的木雕、磚雕、和梁枋彩畫。
????這是我所喜歡的建筑民居,這住宅讓感到對家人牽腸掛肚的親情,使我聯想到過去的歲月,好象剛從歷史中醒來,驀然間,一種遙遠而親切的情感,一種懷舊的情懷,一種對艱難歲月的漫漫柔情,油然而生。
????我正在在欣賞暇想之余,住宅的主人告訴我,象這樣的民居,大部分被保留了下來,在平遙城內還四百多處,我不禁羨慕起能夠居住在這里的主人,平遙人的先輩們在那個古老的城內創業至到建成這個城堡時怎么也沒想到他們的后代住著他們蓋好的房屋的同時也在維系著被視為傳統文化的命脈,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
????房子的四合建筑結構總給人一種緊湊封閉安全之感覺。而四合院落的外圍又是堅不可摧的城墻,任憑外面的刀光劍影也不能映及這里的安然和寧靜。也只有穩如泰山般的堅固,才使這里一次次躲開了災難。才能從容悠閑笑看云容風態,四季升沉。而住在這里的人們,守護的也是一個被世世代代懷抱的古老又年輕的富庶的夢想么?
????時值三月初,在街上漫游,乍暖還寒,天陰陰沉沉的,狹窄的街道,沒有樹,沒有花園,沒有豪華的酒吧,也沒有現代流行音樂,一律的灰色建筑平添了幾分古典的深沉,一如韶華盡逝,已趨垂暮的貴婦人,老態龍鐘之余,又有些滄桑衰邁,但當年風韻氣質隱約可見。若不是我們這列穿著時尚,并在時代潮流中不斷變化的行人,倒是真假懷疑我們返回了渺遠的過去。那時候,天也是這樣的灰蒙蒙的吧,若是時光能倒流,誰都會懷疑我們會走進幾百年前的繁華景象。這一刻我們都有了“天上人間,一日一年”的感嘆。
????午飯時分,有人說這里的面食別具風味,于是大家各自選一些平遙名吃。我也學著平遙人的樣子,品嘗著幾百年來平遙人和他們的祖先一直吃過來的熱和清香碗脫,空氣中飄浮的陳醋清香,竟有了道地平遙之人的感覺。誰知這一頓飯,大家吃的竟是余味無窮,聽起來都有些怪而有趣的名字,但吃起來卻自有不同的風味。
????在現代物質生活豐富多彩的今天,這些傳統的名吃雖然說不上好,但平遙人沒有放棄,還這樣世世代代吃過來了。莫不是莊子所說的“甘其食、美其俗、安其居、樂其俗”的人生境界?是我心儀的魏晉風范?
????這里的文化建筑的比比皆是。有文廟、奎星樓、文峰塔、書院等。這是平遙人的注重教育和文人取仕的象征。封建社會的功成名遂總是以儒家入世,以道家出世。這種救世治世的思想始終左右著讀書人的命運。因此又有了多處的佛寺和道觀就不足為奇了。
????文廟,也即孔廟,是不能不來的地方,文廟是市中規模最大、最高、是祭祀祈愿香火最盛的之地。我們剛到廟宇前門,導游就神秘地告訴我們這里是神圣之地,來到這里的人必須虔誠,必須肅靜、必須三緘其口,我原是對這個本來是不大相信的,但讀書的時候一位老師告訴我們,《易經》被后人研究了幾千年,自有它不菲的價值觀。
????是的,這里沒有花園,沒有娛樂場所,也沒有運動場,但這里卻有如此之多又宏大的寺廟,看上去給人以肅穆莊重之感,可你只要進去看到那些容貌圓潤慈祥的遠古真人,在和藹地望著你,關注著你,會讓你的心由衷升起一股寧靜淡泊的莊嚴,也讓你浮躁的心安頓下來,而孤單如你,在這里也可找到靈魂的歸皈依進而獨善其身。你不能不信,萬丈紅塵中,任外面滔滔欲望,而來這里的人卻沉浸于空明寂寥的造化之境地,禪悟宇宙萬象之空遠,領悟風花雪月的靈動之美,該是博大的深邃精神追求吧?
????平遙最誘人之處,還在于古時的富庶,這里在幾百年之前是全國富庶的中心,有人稱這里過去有華爾街之謂,那時,這里住的都是聞達全國的巨商、是首富,票號在全國各地的設立,更成就了富有的光榮與夢想。
????我仿佛看到那個時候的平遙,街上的寶馬香車比之香港的奔馳和上海的桑塔納都普遍。車載斗量的財物,甚至于不惜用點燒銀票來比富比闊,有了豪宅有了錢有了車,再用多余的錢來買些藝術品,所以現在我們能看到的琳瑯滿目的古物珍品也不足為奇了。也只有富庶才使今天的平遙的繁榮綿延至今,一如一本流傳至今的名著,也是平遙前人獻給世界文化遺產的一份厚禮,令我們這些后人展玩不已。
????告別平遙時,正是日落黃昏,該是返回的時候了,可一行人,意興未盡,大家又以飽滿的熱情,不顧連日來的奔波倦怠,一覽歷經六百年風霜的平遙城墻。
????登上古城墻,風吹散發,古炮臺的安靜躺在那里,雖逾千年,仍警覺地凝望遠方,它們哪里知道,和平年代,它們只能供游人賞玩拍照發思古的機會了。
????站在城樓,可望見龜形的古城上所設的三千個垛口,七十二座堞樓,正象征著孔子的七十二個賢人,三千弟子,城內建筑的和諧與完美的結構,寺廟的對稱,文武相襯的一一對應,無不蘊涵著厚重的哲理文化,說它是罕見的的藝術瑰寶,也不為甚過。
????是的,平遙是獻給人類的悠遠的一個夢境,它雖歷經千年,雖說不上富麗的皇宮和名勝,但它真實的靈魂卻是傳統文化在這里的再現和延伸。
????當我們乘上歸途的車,再次回首古城,竟然有了夢醒戲散的感覺。世上的一切,無論如何輝煌都遲早會失去它的魔力,可平遙給我留下的是靜謐,是沉思,是厚重的文化底蘊,是繁華落盡處平實,久久在我心中縈繞不去,才是這座城市的真正驕傲!
平遙之旅的前一天,大家決定的是去南方的,“煙花三月下下揚州”,唐朝的浪漫詩人都這樣勸我們,可臨出發,方又變了方略。北方的平遙,聽起來陌生而遙遠。
????下午七點的時候,我們一行人乘上大巴,在通往北方的路上,夜色漸漸濃郁,看不到窗外的任何景物,導游的說說笑笑,也擋不住我們朦朧的睡意,在沿太原至風陵渡的公路南下九十公里處,晨曦微露之中,只聽導游小姐說平遙古城到了,這才睜開朦朧的雙眼,看到一座古樸、巍峨的古城聳立在一片翠綠的麥田之中,這便是具有二千多年歷史的古城——山西平遙。
????乘上了平遙最具特色的無篷電車,繞城而行。在我們眼里,青磚高瓦,古樸雅典,巍然屹立,小時候喜歡看的打仗畫書,三國時攻城情景也親切盡呈眼前。
????進入城門,順一條街道慢慢而行,只見街面店鋪林立,幾米高的結實而森嚴宅墻相連,墻的色彩一律是灰色的,古色古香,仿佛這景象讓人忍不住要懷疑是不是走進了一個幾千年前的夢境。
????我們住進了頗具特色的舊式民居.臨街是大門,上面掛著住宿和酒店的門牌,灰色的屋頂,厚而結實的灰色磚墻,雕花裝飾的門樓,從拱頂券門入后是住宿的地方,兩排住宅區,是典型的四合院落,雕花門窗,門窗上貼有民居特色的窗花,走近石雕的影背墻,是一道后院,左右又是門房,和一座正房。正堂的上方飾以精致考究的木雕、磚雕、和梁枋彩畫。
????這是我所喜歡的建筑民居,這住宅讓感到對家人牽腸掛肚的親情,使我聯想到過去的歲月,好象剛從歷史中醒來,驀然間,一種遙遠而親切的情感,一種懷舊的情懷,一種對艱難歲月的漫漫柔情,油然而生。
????我正在在欣賞暇想之余,住宅的主人告訴我,象這樣的民居,大部分被保留了下來,在平遙城內還四百多處,我不禁羨慕起能夠居住在這里的主人,平遙人的先輩們在那個古老的城內創業至到建成這個城堡時怎么也沒想到他們的后代住著他們蓋好的房屋的同時也在維系著被視為傳統文化的命脈,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
????房子的四合建筑結構總給人一種緊湊封閉安全之感覺。而四合院落的外圍又是堅不可摧的城墻,任憑外面的刀光劍影也不能映及這里的安然和寧靜。也只有穩如泰山般的堅固,才使這里一次次躲開了災難。才能從容悠閑笑看云容風態,四季升沉。而住在這里的人們,守護的也是一個被世世代代懷抱的古老又年輕的富庶的夢想么?
????時值三月初,在街上漫游,乍暖還寒,天陰陰沉沉的,狹窄的街道,沒有樹,沒有花園,沒有豪華的酒吧,也沒有現代流行音樂,一律的灰色建筑平添了幾分古典的深沉,一如韶華盡逝,已趨垂暮的貴婦人,老態龍鐘之余,又有些滄桑衰邁,但當年風韻氣質隱約可見。若不是我們這列穿著時尚,并在時代潮流中不斷變化的行人,倒是真假懷疑我們返回了渺遠的過去。那時候,天也是這樣的灰蒙蒙的吧,若是時光能倒流,誰都會懷疑我們會走進幾百年前的繁華景象。這一刻我們都有了“天上人間,一日一年”的感嘆。
????午飯時分,有人說這里的面食別具風味,于是大家各自選一些平遙名吃。我也學著平遙人的樣子,品嘗著幾百年來平遙人和他們的祖先一直吃過來的熱和清香碗脫,空氣中飄浮的陳醋清香,竟有了道地平遙之人的感覺。誰知這一頓飯,大家吃的竟是余味無窮,聽起來都有些怪而有趣的名字,但吃起來卻自有不同的風味。
????在現代物質生活豐富多彩的今天,這些傳統的名吃雖然說不上好,但平遙人沒有放棄,還這樣世世代代吃過來了。莫不是莊子所說的“甘其食、美其俗、安其居、樂其俗”的人生境界?是我心儀的魏晉風范?
????這里的文化建筑的比比皆是。有文廟、奎星樓、文峰塔、書院等。這是平遙人的注重教育和文人取仕的象征。封建社會的功成名遂總是以儒家入世,以道家出世。這種救世治世的思想始終左右著讀書人的命運。因此又有了多處的佛寺和道觀就不足為奇了。
????文廟,也即孔廟,是不能不來的地方,文廟是市中規模最大、最高、是祭祀祈愿香火最盛的之地。我們剛到廟宇前門,導游就神秘地告訴我們這里是神圣之地,來到這里的人必須虔誠,必須肅靜、必須三緘其口,我原是對這個本來是不大相信的,但讀書的時候一位老師告訴我們,《易經》被后人研究了幾千年,自有它不菲的價值觀。
????是的,這里沒有花園,沒有娛樂場所,也沒有運動場,但這里卻有如此之多又宏大的寺廟,看上去給人以肅穆莊重之感,可你只要進去看到那些容貌圓潤慈祥的遠古真人,在和藹地望著你,關注著你,會讓你的心由衷升起一股寧靜淡泊的莊嚴,也讓你浮躁的心安頓下來,而孤單如你,在這里也可找到靈魂的歸皈依進而獨善其身。你不能不信,萬丈紅塵中,任外面滔滔欲望,而來這里的人卻沉浸于空明寂寥的造化之境地,禪悟宇宙萬象之空遠,領悟風花雪月的靈動之美,該是博大的深邃精神追求吧?
????平遙最誘人之處,還在于古時的富庶,這里在幾百年之前是全國富庶的中心,有人稱這里過去有華爾街之謂,那時,這里住的都是聞達全國的巨商、是首富,票號在全國各地的設立,更成就了富有的光榮與夢想。
????我仿佛看到那個時候的平遙,街上的寶馬香車比之香港的奔馳和上海的桑塔納都普遍。車載斗量的財物,甚至于不惜用點燒銀票來比富比闊,有了豪宅有了錢有了車,再用多余的錢來買些藝術品,所以現在我們能看到的琳瑯滿目的古物珍品也不足為奇了。也只有富庶才使今天的平遙的繁榮綿延至今,一如一本流傳至今的名著,也是平遙前人獻給世界文化遺產的一份厚禮,令我們這些后人展玩不已。
????告別平遙時,正是日落黃昏,該是返回的時候了,可一行人,意興未盡,大家又以飽滿的熱情,不顧連日來的奔波倦怠,一覽歷經六百年風霜的平遙城墻。
????登上古城墻,風吹散發,古炮臺的安靜躺在那里,雖逾千年,仍警覺地凝望遠方,它們哪里知道,和平年代,它們只能供游人賞玩拍照發思古的機會了。
????站在城樓,可望見龜形的古城上所設的三千個垛口,七十二座堞樓,正象征著孔子的七十二個賢人,三千弟子,城內建筑的和諧與完美的結構,寺廟的對稱,文武相襯的一一對應,無不蘊涵著厚重的哲理文化,說它是罕見的的藝術瑰寶,也不為甚過。
????是的,平遙是獻給人類的悠遠的一個夢境,它雖歷經千年,雖說不上富麗的皇宮和名勝,但它真實的靈魂卻是傳統文化在這里的再現和延伸。
????當我們乘上歸途的車,再次回首古城,竟然有了夢醒戲散的感覺。世上的一切,無論如何輝煌都遲早會失去它的魔力,可平遙給我留下的是靜謐,是沉思,是厚重的文化底蘊,是繁華落盡處平實,久久在我心中縈繞不去,才是這座城市的真正驕傲!
關鍵字: 傳統文化 平遙 文廟 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