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臺山·世外桃源般的佛教圣地
去五臺山是我們山西行的日程之一。
五臺山的歷史悠久、規模宏大的寺院群大多集中在臺懷鎮。
形象地說,五臺山就象人的一只手的五個手指,五個指尖就象五座互連接環繞、挺拔秀麗的山峰,即東臺望海峰、西臺掛月峰、南臺錦繡峰、北臺葉斗峰和中臺翠巖峰。每座山峰也都有寺廟,由于五座山峰海拔均在三千米以上,因此,除了一些虔誠的佛教徒能夠登臨五峰臺頂朝拜文殊菩薩外,很少有人能夠到達五臺,大都是遠遠地看看。
然而,臺懷鎮就象五個手指的手心,正好處于五臺峰之中,且寺廟也大多集中在臺懷鎮五座山峰之間,因此,游客通常就把到臺懷鎮視為去五臺山了。
安頓好住宿,我們就開始了寺廟游。
由于我們是游客,不是香客,所以,我們只要尊重寺廟習俗,不大聲喧嘩,胡亂拍照,也就沒有多少忌諱了,上香拜佛的禮節自然也就免了。
其實,五臺山奇峰靈崖隨處皆是,著名者達五十余處。
據說有一叫寫字崖的,用水灑濕以后,拿手帕仔細拭擦,崖面會顯示出類似篆隸體字跡,水干字隱。有人曾除去表皮石層,結果下層仍能擦出字來。層層有字,字字不同。據載曾發現過“天之三寶日月星,地之三寶水火風,人之三寶精氣神”的聯句。
五臺山比較完整的寺院也很多,據資料所載有九十五處,其中國家重點六處,省級重點十五處,其余為縣級重點。僅在臺懷鎮要看的寺院很多。
據說,五臺山最早叫紫府山,也稱五峰山道場,是道士們修行的地方。
東漢永平十一年(公元六十八年),天竺(今印度)高僧迦葉摩騰、竺法蘭來到五峰山一帶,想在這里建筑寺院,供奉文殊菩薩。可道士不同意,最后由漢明帝在洛陽白馬寺主持,舉行道士與兩位高僧的賽法,結果兩位高僧獲勝。從此,佛教界就在臺懷鎮一帶就取得了建筑佛教寺院的權利,所建的第一座寺院就是如今的顯通寺。
從此,歷經各個朝代的修建、擴建,以臺懷鎮為中心的寺院最多時曾達到360多座,直到今天還保留著100多座。因此,五臺山也就以其佛教寺院歷史悠久、規模宏大位于全國佛教四大名山之首。
至于五峰山更名為五臺山,據說,遠古時代的五峰山一帶氣候異常惡劣,常年酷暑,當地百姓苦不堪言,時逢文殊菩薩在那里講經說法,見到黎民百姓的疾苦,深表同情,于是發大愿拯救百姓脫離苦海。文殊菩薩裝扮成一個化緣的和尚,行程萬里到東海龍王那里尋求幫助。在龍宮門口發現了一塊能散發涼風的巨大青石,便把它帶了回來,放在五峰山一道山谷里,剎那間,那里一下就變成了草豐水美、清涼無比的天然牧場。于是,那條山谷就叫清涼谷,五峰山又叫清涼山。人們在山谷里建了一座寺院,將那清涼石圈在院內。
嗨,扯遠了,看圖吧。
五臺山 (1)
五臺山 (3)
五臺山 (4)
五臺山 (7)
五臺山 (10)
五臺山 (11)
五臺山 (12)
五臺山 (13)
五臺山 (15)
五臺山 (16)
五臺山 (17)
五臺山 (18)
五臺山 (19)
五臺山 (21)
五臺山 (22)
五臺山 (23)
五臺山 (24)
五臺山 (25)
五臺山 (26)
五臺山 (28)
五臺山 (29)
關鍵字: 東臺 五臺山 佛教圣地 臺懷鎮 掛月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