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蒙山游
太原蒙山游
2008年6月7日,星期六,晴,氣溫13-27℃。受本院趙德銘夫婦游蒙山的影響,我和王老太看天氣不熱,突然決定到晉源區的蒙山去游一趟。在義井免費乘5路公交,到羅城終點站下。從羅城到蒙山有5.8公里,問當地老鄉說,步行需要一個半小時,有私人小巴,5元一位。我們為了游覽風光,步行上山。新修的瀝青路面平坦而寬廣,已經建成了兩側50米的景觀綠化帶,因樹木幼小尚未成蔭,不過走在路上,春風拂面,視野寬闊,也很愜意。放眼望去見有高大蒙山牌樓,前邊有欄桿標明:禁止車輛通行。走了40分鐘的我倆累了,花10元乘電動游覽車,不足5分鐘到達一座院落,這就是蒙山腳下,蒙山位于寺底村,主峰高1325米。
由于是寬闊迂回的盤山路面,沒有感覺到爬山,實際上從羅城一路在上山,而真正的登蒙山是從窯洞院落開始,走出窯洞院開始登山。走過一段坡度不大的青石路,就是山路,山路是彎彎曲曲的石階,上了一層數十級石階,一段數米的平路,王老太休息一會兒,欣賞一下
郁郁蔥蔥的綠色,繼續向上登,轉過去又是一層再登,如此四層終于到達開化寺,在寺前給王老太留了一張紀念,遠處的白色就是隱約可見的大佛。
開化寺由前后兩寺院組成,前院為瞻望佛像和皇帝游樂時小憩的地方,后院是主寺,為大佛所在。
開化寺原名“大巖寺”,北齊高洋帝于天保二年( 551)鑿佛,賜額“開化”,隋改“凈明”,唐高祖李淵登基后復名“開化”。東魏主曾敕凈土始祖曇鸞住持該寺,是佛教凈土宗祖庭。明初重建,上世紀70年代毀,現只存開化寺后殿。后殿打掃得干干凈凈,空空如也,廟有了,就等著請進神來,供信眾禮拜。在開化寺院內左首有龍王廟,老太太給龍王敬香,求龍王保佑全家平安,功德箱投進5元。開化寺右首是連理塔,始建于北宋淳化元年(990),南塔為“化身佛舍利塔”,北塔為“定光佛舍利塔”。
兩塔基座相連,俗稱“連理塔”。是典型的唐宋過渡時期的建筑風格,全國現存只此一例。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說圍著塔周圍轉三圈,消災消難消病,老太太虔誠地轉了三圈。
離開開化寺連理塔,就去游覽我們最期望的蒙山大佛。一路綠樹成蔭,少數是粗干老樹,多數是新移植的松樹,還有黃土高原特有的酸棗灌木叢;大約十分鐘的路程,聽到潺潺流水聲。我們為之興奮,啊!這里還有泉水。水量雖然不大,但給人一種勃勃生機的感覺。許多人在小瀑布形成的清潭前合影留念,老太太也湊熱鬧留了紀念。我問老太太還上去不,看看泉眼在哪里?
她累了不想去。我饒有興趣地繼續向上攀登,見有兩股水流分別從巨石罅隙中分成兩股奔瀉而下。再往上我也上不去了,問從上邊下來的年輕人有沒有發現泉眼?答說沒有見到,我奇怪泉眼在哪里?!離開清潭,走不多遠到了大佛腳下,老太太花10元請了三炷香向大佛進香。然后艱難地登上觀賞大佛的觀臺,石階第一層80級,第二層108級。觀臺上視野開闊,仰視大佛端莊慈祥。
在寥若晨星的摩崖石刻中,阿富汗“巴米揚大佛”高53米,鑿于3-7世紀,前些年被阿富汗塔里班炸毀。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摩崖大佛,論高度首推高71米的“樂山大佛”,高于“蒙山大佛”8米;論年代首推鑿于551年的“蒙山大佛”,早于“樂山大佛”162年。“蒙山大佛”景區將成為山西佛教門戶、中國大佛品牌、世界佛教凈土宗的勝地。
隋文帝時新建了庇蓋大佛的殿閣,唐高宗和武則天曾來此禮佛,賜宮內袈裟。蒙山大佛在飽受戰火損毀和大自然風霜雨雪的剝蝕后,終于在元朝末年(公元1368年前后)閣傾像塌,大佛的頭部早在元代之前就已經崩落,從此大佛之腹、手、腿、足以及基座和大閣遺基就被掩埋于山石、殘磚和泥沙之中,不為后人所知。
直到公元1980年,太原市南郊區地名辦公室在一次地名普查中發現了大佛的遺跡。多方主張修復大佛,最近剛剛修復。蒙山大佛坐高40米,通高(大佛站立高度)63米,大佛兩耳齊肩,雙目微睜,背依群山,盤腿而坐,其中新添的佛頭高12米、直徑8米,重約140余噸。
我們沿著山間小道返回,從連理塔開化寺前寺,到開化溝底整修有一段2.5公里長的河道已建成了景區水系,溪流淙淙,周圍樹木茂盛,不冷不熱。我倆玩得又累又餓,眼前一家夫妻飯館,前去點補一點,只有油炸糕,現炸現吃,我倆要了四個,老板娘去做了。跟老板閑聊起來:老板四十多歲,河北人,到這兒煤礦來打工,留下來了,娶了當地的女人,兩個男孩,大的上高二了。不一會兒老板娘端來五個黃澄澄的油糕,我和老太太如饑似渴地拿來吃著。我很感興趣地說:
“這里環境很好,有山有水有樹,挺不錯的。”
“還湊合吧!” 老板滿意地笑笑,
“現在還不行,以后旅游搞起來就好了。”
“一天能賣多少錢?”老太太感興趣地問。
“少則一二十,多則百兒八十元。”
“這泉水量不大,泉眼在哪里?”我關心地問。
“沒有泉水,這是深水泵打上來的水。”
老板這一說我恍然大悟,難怪找不到泉眼呢。吃完油糕,老太太問老板:
“多少錢?”
“算了,甭給了。” 老板說。
“那哪行!你們挺不易的,靠這點收入生活呢。”老太太忙說。
“就給3元吧”
老太太要了兩塊冰糕,付了6元之后,我倆沿著溪流向下走去,突然又發現嘩嘩流水聲,原來這是一處大些的瀑布,趕緊攝下來。
回到窯洞院里,準備乘車,一抬頭是一處觀音堂,進去一游。中間觀音坐像和藹可親,其左右分別九尊小些的坐像,都用紅布遮蓋,我們感覺奇怪?后經了解才知道小坐像,都沒有頭了,故遮蓋。不知是誰把菩薩的頭都給砍了,菩薩招你惹你了,真是作孽呀。出了觀音堂坐車還得等,就走下去了。45分鐘到了蒙山牌樓,我倆花6元顧一輛小面包回到了羅城,乘5路回到義井下午2點。
關鍵字: 義井 太原 晉源區 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