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東區旅游概況
旅游概況
河東區是天津市中心市區之一,位于天津市東部,占地40平方公里。現有居民73萬人, 河東區是天津的發源地之一,是市區連接濱海新區的前沿,是實現天津市經濟中心戰略東移的要地。從地圖上看,其形狀宛如一只迎風展翅的鴿子。
海河水系是天津市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的水源河道。河東區正處在海河東岸,因其地理位置而得名。
自我國元代天津出現“直沽寨”至今,河東區大直沽地區迄今已有800多年歷史。大直沽歷史上伴隨漕運、南北貿易而出現、而發展。大直沽是南糧北運的終點,歷史上曾給天津帶來了經濟繁榮和產業的發展。它是天津的發祥地之一,故有“先有大直沽、后有天津衛”之說。元代初年在此興建的天妃宮,不僅是天津最早的寺廟建筑,也是中國北方歷史悠久的天妃廟宇,它是元朝規格最高、影響最大、受祭次數最多的天妃宮,被譽為“元代第一廟”與“開沽(直沽、天津)媽祖”,成為天津城市形成與發展的歷史見證。
河東區歷來十分重視大直沽古文化遺存的保護和開發工作,尤其是近年隨著城市建設步伐的加快,河東區以“恢復古文化建筑帶動公建,以公建促危改和以路帶拆,以擴帶路”為思路對大直沽地區進行了全面的開發和改造,使大直沽地區的面貌發生了翻天復地的變化。同時,在黨中央和天津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河東區各方面的建設正大跨步向前發展。
河東區原有18個街道,經過規劃后,目前下設12個街道辦事處:二號橋街道辦事處,中山門街道辦事處,富民路街道辦事處,大直沽街道辦事處,大王莊街道辦事處,唐家口街道辦事處,春華街道辦事處,上杭路街道辦事處,向陽樓街道辦事處,常州道街道辦事處,東新街道辦事處和魯山道街道辦事處。
全國三大媽組廟宇之一的天妃宮遺址、清朝末年的北洋機械局、北洋武備學堂、北洋水師學堂、周公祠都始建于河東區。中國近代啟蒙思想家、教育家嚴復也曾在河東區度過他最光輝的那段時光,這些歷史見證都是河東區富含商機的寶貴資源。
投訴電話
天津旅游投訴電話:022-28359093
國家旅游投訴電話:010-65275315
河東區是天津市區之一,位于市區東部,因地處海河東岸而得名。東以萬新村沙柳北路、雙東路、月牙河為界與東麗區相臨;西、南以海河為界分別與和平區、河西區隔河相望;北以京山鐵路、真理道為界與河北區接壤。東西長10公里,南北寬6公里。河東區距塘沽新港38.4公里,距天津機場7.1公里,距首都北京120公里。面積近4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2萬人,轄19個街,316個居民區。河東區是天津市的發祥地之一,故有“先有大直沽,后有天津衛”之說。
建國40多年來,河東區的經濟和城市建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坐落在河東區的中央和市屬工業企業,已發展為天津起主導作用的骨干企業群。在二號橋、鄭莊子、唐家口、大王莊等地區,形成了相對集中的工業小區。擁有中央和市屬工業企業797家,涉及冶金、紡織、機械、輕工、化工、制藥等主要門類。聞名全國的千人以上大廠就有59家。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在改革開放方針的指引下,一大批技術改造項目投產,有力地促進了工業發展和技術進步,同時為老企業和新企業增添了新的活力。
區街經濟以大廠為依托,發展迅速。年創產值和經營收入8.5億多元,實現利潤1.01億元。目前,區街企業上繳稅金已成為區級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約占51%。其中的針棉織品、服裝、機械、皮革制品、建筑材料、樂器、食品加工、工藝品、醫用設備、化工等十大行業已形成一定規模。
關鍵字: 辦事處 歷史見證 發祥地 古文化 天津市 河東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