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賞花到坎頭
清明賞花到坎頭 2007 年清明時節,從報上知道績溪的坎頭是個古村落,而且還在舉辦“油菜花旅游節”,于是約了一位朋友,雙雙攜家人前往。上午9:40從寧國出發,乘坐寧國——坎頭的客車,一個多小時就到了。其時旅游節已過,游人稀少。客車老板在村口開了一家客棧,我們也就直接住他家了。 坎頭古村落位于績溪東北的家朋鄉,距縣城42公里,介于兩省(皖浙)三縣市(績溪縣、寧國市、臨安市)交匯處。家朋鄉原名 磡 頭,為紀念抗美援朝一級戰斗英雄許家朋烈士而改名。村落順高低不平的山勢而建,故名 磡 頭村,過去有“ 磡 頭 磡 ,一步三頭 磡 ”之說。1989年,坎頭古村落成為第一批安徽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區”,被 古建筑專家稱為“徽州古村落的一顆明珠”。 坎頭村街巷因沿云川溪而建,故稱為水街。吃過中餐,我們按照酒店老板的指點,沿水街拾級而上,首先逛逛這條沉睡的水街。云川溪呈s型穿村而過,村頭村尾落差達10余米,水流湍急,猶如白龍戲水。溪岸都是用花崗巖石塊砌成,溪底有許多人工迭水,增添了水流的節奏。溪上架有古石橋,兩岸筑有石欄桿和石凳,石凳上三三兩兩的坐著一些老人,或品茶,或聊天,顯得寧靜而祥和。當然,你可以蹲下來,與他們攀談攀談,聊聊坎頭的人文地理、民情風俗、歷史掌故,或許能體驗到都市里難得的平淡和放松;也可以停下來,環顧四周,欣賞一下村外的 拱秀春山、流光秋水擎天群峰。 水街兩旁的古祠、古樓、古牌坊及府第寺廟等,大部分為明代建筑,雄偉典雅,雕刻精美,手法細膩,古色古香。民居依水臨街,清一色的馬頭墻, 斗拱飛檐,鰲魚翹首,鱗次櫛比,錯落有致。水街中心聽泉樓,始建于明代,1859年重修,當時縣令王竣作的匾記至今依然懸掛,臨河而建的美人靠也依然健在。相隔不遠就是許氏宗祠,可是大門緊閉。隔著門縫瞧了瞧,里面一片狼藉。門口的大牌坊巍然聳立,只是經歷了幾百年的滄桑,風雨飄搖,已經斑駁欲墜,木結構有幾處脫榫了。1998年,安徽省政府就將許氏宗祠與聽泉樓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但十多年里,也只不過立立碑而已。 村中有十幾條古巷,青石鋪路,縱橫交錯,曲徑通幽。漫步其中,移步換景,心曠神怡。時而會遇到一個古井,時而又溜到村頭。時值采茶季節,明前茶可是我們皖南山區的上等綠茶。走過條條巷道,你都能碰到背著茶簍進進出出的村姑;來到家家戶戶,你都能聞到從那古民居中飄出的絲絲清香。 走出水街,我們沿盤山公路向村南進發,在家朋中學前登上社屋山,來到許家朋烈士紀念碑園。登高瞭望,層層疊疊的梯田環繞四周。風和日麗,油菜花開得正旺,一層黃,一層綠,順著地勢,直上山腰,一幢幢粉墻黛瓦還點綴其間。要是下過一場下雨后,水霧彌漫,云蒸霞蔚,山色空濛,那你就能欣賞到一幅典型的水墨山水畫了。 聽說家朋鄉村中還有“三屏”、“五墩”、“八景”和“仙人庵風景區”,準備第二天上午去“仙人庵風景區”,可是我們各自的夫人對鄉村風光不趕興趣,看看時間只有四點多鐘,還有最后的一班車回績溪,只好作罷,閃吧!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_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2009.3.30
關鍵字: 古村落 客車 旅游節 油菜花 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