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容瓦屋山風景區
瓦屋山在句容市的南端,北與道教圣地茅山相呼應,西鄰東屏湖國際度假村,南靠碧波蕩漾的天目湖,距鎮江市區50多公里。瓦屋山的自然風景由五山四湖組成,方圓約30平方公里(約3000公頃)。這里植被茂盛,峰巒奇秀。置身山中,耳聽林濤合著鳥鳴,眼望青山伴著綠水,信步游覽,風光無限,真可謂山山顯秀,處處見景。經專家評定,瓦屋山的生態環境在全省旅游景點中排名首位。大山口是瓦屋山風景區的門戶。走進大山口,映入眼簾的是波光瀲滟的上桿湖,峰巒綿延,水氣接天,湖岸邊清風徐徐,水中白鵝鳧波,岸上白鷺飛掠,這一切,無不散發出一種自然飄逸的靈性。山中有一條小溪,終年流水不斷,此謂龍臺泉。泉下小潭清澈見底,這樣的情景,則不由得令人想起柳宗元那膾炙人口的名句: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與龍臺泉相比,高踞山巔的穿石洞則呈現出瓦屋山鬼斧神工之妙,貫通巨石的那渾然天成的赫然孔洞,令人遐想無限。還有那形狀酷似獅子的怪石和那些多株同根的奇樹,更派生出種種美妙動人的傳說。這些數不勝數的景物,為瓦屋山平添了許多神奇的魅力。相傳,始皇帝贏政和三國吳大帝孫權都曾涉足于此。可見,瓦屋山不僅被古代君王視為寶地,并且具有戰略上的重要地位。山巒中的馬山和丫髻山之間的山谷中有一座石橋。據說:這是太平軍為方便與首都天京(今南京)的交通而建造的,故名“通京橋。在海拔近四百米的瓦屋山巔,有一座馳名江南的寺廟寶藏寺。寶藏寺建于唐天寶初年,距今已有1300年歷史。寺廟的開山之祖道明和尚就來自我國佛教名山九華山,他的師傅就是德高望重的詩僧金地藏。《全唐詩》中錄有一首《送童子下山》詩,詩中寫道:空門寂寞汝思家,禮別云房下九華。愛向竹欄騎竹馬,懶于金地聚金沙。瓶添澗底休拈月,烹茗甌中罷弄花。好去不須頻下淚,老僧相伴有煙霞。這首詩篇,就是金地藏贈與道明和尚的。在師父的殷殷勉勵下,道明和尚兢兢業業,把自己畢生的精力獻給了瓦屋山,獻給了這里的佛教事業。瓦屋山將靈氣、秀氣、人氣融于了一體,無怪乎連李白、孟郊這樣的詩壇圣手,都留下了贊美她的詩篇,明代大戲劇家湯顯祖徘徊在此更發出由衷的感慨:“瓦屋如云春如花,華陽紫氣屬青蛇,中天百尺仙人掌,搖漾金光落紫霞。
關鍵字: 九華山 大山口 德高望重 數不勝數 瓦屋山 風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