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飲山房
具有“溪山風月之美,池亭花木之勝rsquo;rsquo;的虹飲山房,坐落于木瀆鎮山塘街香溪河畔,因園近虹橋而得名。它由秀野園和小隱園兩處明代園林聯袂而成。相傳乾隆帝南巡時, 曾在此喝過茶、吃過飯、賞過景、看過戲,故虹飲山房又得“乾隆行宮rsquo;rsquo;的美稱。
現在的虹飲山房,由中、左、右三個部分組成。中部,布局嚴謹規正,自南而北,沿著縱軸線,分別布置門廳、舞彩堂、戲臺等建筑。左側部分今名東園,為紀念“秀圣沈壽,建有沈壽故居、翠幄亭、小隱亭、小隱齋等。右側部分名呼西園,建有荷香舫、玉音亭、羨魚亭、蕉綠軒、樂饑齋、秀野草堂、桐桂山房、歸耕讀書廬等。虹飲山房的中部是接待貴賓、娛親宴友的核心區,繼而向兩翼展開,亭、樓、齋、堂穿插交錯,富于變化。虹飲山房陳列清代10位皇帝的20道圣旨真跡、明清兩代龍袍官服、清代狀元書寫的匾額等,內容豐富多彩,知識性強,歷史價值高,都是平常百姓難得看到的珍貴文物。
虹飲山房大門之前,有御碼頭、怡泉亭。怡泉亭用花崗石砌成,平面呈正方形,它建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屬于市級保護文物。
關鍵字: 豐富多彩 木瀆鎮 核心區 知識性 而得名 部分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