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寒山寺
相傳唐太宗貞觀年間(公元627-648年),有兩個年輕人,一名寒山,一名拾得,他們從小就是一對非常要求的朋友。寒山長大以后父母為他與家住青山灣的一位姑娘訂了親。然而,姑娘卻早已與拾得互生愛意。
一個偶然的機會,寒山終于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心里頓時像打翻了五味瓶,酸、苦、辣、咸、澀,唯獨沒有一絲甜味。他左右為難,怎么辦呢?經過幾天幾夜痛苦思考,寒山終于想通了,他決定成全拾得的婚事,自己則毅然離開家鄉,獨自去蘇州出家修行了。
十天半月過去了,拾得沒有看見過寒山,感到十分奇怪,因為這是從來沒發生過的。一天,他忍不住心頭的思念,便信步來到寒山的家中,只見門上插有一封留給他的書信,拆開一看,原來是寒山勸他及早與姑娘結婚成家,并衷心祝福他倆美滿幸福。拾得這才恍然大悟,知道了寒山出走的原委,心中很難受。他懂得quot;朋友之妻不可欺quot;的道理,所以深感對不起寒山,他思前想后,也決定離開姑娘,動身前往蘇州尋覓寒山,皈依佛門。時值夏天,在前往蘇州的途中,拾得看到路旁池塘里盛開著一片紅艷艷的美麗絕頂的荷花,便一掃多日來心中的煩悶,頓覺心曠神怡,就順手采摘了一支帶在身邊,以圖吉利。
經過千山萬水,長途跋涉,拾得終于在蘇州城外找到了他日思夜想的好朋友寒山,而手中的那支荷花依然那樣鮮艷芬芳,光彩奪目。寒山見拾得到來,心里高興極了,急忙用雙手捧著盛有毒齋的篦盒,迎接拾得,倆人會心地相視而笑。現在寒山寺存有一方碑石,上刻quot;和合二仙quot;圖案,據說就是這兩位好朋友久別重逢時的情景。過去蘇州民俗中婚嫁用的人物圖畫掛軸,以及江南許多地方春節時貼在大門上的門神,內容都是兩個人,一個手捧竹篦盒,一個手持荷花,相互笑容可掬,一副逗人喜愛的模樣,也稱quot;和合二仙quot;。據說也源于這個美好的傳說。
關鍵字: 寒山寺 楓江第一樓 浙江天臺 蘇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