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靈山大佛
南京離無錫并不遠,早就聽說無錫的靈山大佛很有名,但卻一直沒有去看過,主要是我的頭腦里有成見,認為這是一個現代人制造的佛像,缺乏歷史與文化的積淀,對喜歡尋幽訪古的我來說,缺乏吸引力,再者,我也不是佛教徒,平時在寺廟里看到佛像,也僅僅是當文物古跡欣賞,沒有下跪、朝拜的沖動。所以,盡管南京離無錫很近,盡管一些人在參觀過靈山大佛之后,回來對我講起該大佛是如何壯觀、如何雄偉,為生平所未見等等,卻依然沒有激起我要專程前往一游的沖動。直到今年7月份,因為單位組織旅游,要游覽無錫蘇州等地,第一站就是無錫的靈山大佛,既然是順便,我也就不妨到此一游了。 由于有滬寧高速公路,南京到無錫只有兩個多小時的車程,但是,靈山大佛是在無錫市的郊區,還有一段路程,加上駕駛員對路途不太熟悉,沿途還問了幾個人,最終才認清到靈山的方向,所以,汽車到達靈山大佛的正門時,已是上午10點,我們是早晨7點鐘出發的,花費了三個小時。 在接近靈山大佛時,坐在汽車上我們就看到了高高的香爐,那樣也是銅鑄的,因為天氣不是太好,天空灰蒙蒙的,能見度不高,大佛被山上的霧氣所籠罩著,在遠處看不見。由于是集體出游,門票由帶隊人統一去買,于是我們都在大門口站著,等著帶隊人買票回來帶領我們進去。帶隊人手里拿著票回來后,對我們感嘆道,票價又漲了,現在是每人五十元錢一張票。我心里想,"看來,無錫人可真能賺錢,一個現代的銅雕大佛,一個缺乏歷史積淀,文化內涵的大佛像,門票怎么能這么貴呢?"只是,既然來到了這里,也就只好買票進去了。 走進大門,就是一條長長的大道,筆直地向前方展開,首先呈現在我們面前的,就是我們在汽車上看到的那個高高的香爐了,想不到,香爐并不是孤立的,而是被一個巨大的圓形水池包圍著,水池的四周,也等距離地圍著一些銅鑄的舞蹈者的塑像,可能是根據敦煌的飛天塑像的原型來雕塑的吧,塑像的神態非常生動,其舞蹈姿勢的動感也非常強,確實是一組非常精美的銅雕。水池外邊,就是一個圓形的大廣場,其邊緣處,圍繞著一圈木結構的圈廊,圈廊里面,掛著有半人高、模仿西藏廟宇里所懸掛的轉經筒,也是銅鑄的,而且上面刻著佛經中的一些詞句,因我對佛教沒有什么研究,也就大略看了一下,觀看了一下介紹,好像是這一圈下來,共有364個轉經筒,如果每個轉經筒都轉一下,將要花費不少時間。 往上走,就見到了一個大型的佛祖降魔銅雕,這個銅雕是依壁而建,佛祖坐在正中,旁邊是一些張牙舞爪、已被降服或者尚未降服的魔鬼,雕塑的也非常精美,而且其顏色也發出一種紅銅色,與其他雕塑的黃銅色有所區別。再往上,就看到了號稱亞洲最大的阿育王柱,以及巨大的佛手(后來從買到的旅游紀念品上的說明得知,這個手掌名叫施無畏掌,是站在最高處的靈山大佛手掌的復制品,據說可以祛除眾生痛苦,撫慰眾生心靈)。還有一個敞開大肚子喜笑顏開的彌勒,是一個金光燦燦的立體銅雕,彌勒的身上還有不少手舞足蹈的小孩子,都是喜笑顏開的模樣,使人看了心情不由開朗起來。 再向上,就是高高的靈山大佛的所在地了,此時霧氣已經散去,靈山大佛已經呈現在我們的眼前,只見大佛站在高高的山上,面目慈祥,左手垂下,掌心向外,右手的小臂微微抬起,掌心也是向外,展示著他那著名的施無畏掌,而他的雙腳,正穩穩地站在蓮花寶座上。整座佛像雖然是用銅鑄造的,但佛像身上所著的衣裳,卻有飄動之感,從下往上觀察,佛像的面容平和,似乎在慈祥地俯視腳下的眾生,似乎在用無言的力量,要救拔腳下的眾生脫離苦海。據介紹,大佛有88米高,是南京晨光機器廠鑄造的,想不到,這么大的佛像,鑄造的卻這么精美,中國的銅雕藝術確實到了一個相當高的水平,我不由為這高大的佛像感嘆,也感嘆中國人的聰明才智,能鑄造出這樣精美的一件巨型銅雕。 因為要趕時間,我們也就急急地沿著臺階向上,到底有多少級臺階我們也就不細數了,爬臺階的感覺與上南京中山陵臺階的感覺差不多,總之,建筑設計者要將它設計成很高很高,級數很多很多的樣式,這樣才能使得瞻仰者產生出一種偉大、崇敬的感情,有一種“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向往之。”的感覺。終于上到了大佛的下面,這里也有一座建筑,進得門去,也是一個大廳,只是,如果要上去摸佛腳的話,還的花15元買票,既然已經到了這里,也就只好買票了,不然不是一種遺憾嗎?電梯帶我們上了五樓,從電梯間出來后,先看到一些燈光明亮的房間,房間的壁上是一些壁畫,仔細看了一下才發現,原來這里是把中國的一些有名石窟的壁畫都集中在這里,有的房間是敦煌的壁畫,有的是洛陽龍門石窟壁畫等等,似乎這里將中國名山大川里的石窟佛像集中在一起,進行一種佛教藝術的展覽,確實不錯。再上樓梯,也就到了大佛的腳下,大佛的每個腳趾都非常巨大,整只腳要兩臂張開才能抱住,只是,站在大佛的腳下,距離太近,反而看不到大佛莊嚴而慈祥的面容,正如古詩所說"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了。佛腳下也有一個給人燒香磕頭的蒲團,我一貫不求神拜佛,看了一眼就過去了。 此時已經是11點45分,我急急忙忙往下走,因為廣播中在預告,中午12點將在我們剛上來的廣場處表演九龍灌浴。我們順著臺階一路下沖,終于在12點之前又回到了那個中間豎立著大型銅雕香爐的廣場。此時廣播中介紹著:釋迦牟尼佛祖誕生時,天空出現異像,有九條龍出現,在天空中噴灑甘霖,歡迎著釋迦牟尼的誕生。而今天的這個表演,就是反映的這一事件。12點整,廣播中奏起了音樂,是一種莊嚴的宗教音樂吧,在音樂響起的同時,突然之間,圓形的水池中間突然噴出了幾尺高的水柱,而池邊的九龍雕塑的嘴中,也噴出了蒙蒙的細霧狀的水柱,景色非常壯觀,我趕忙拿起照相機拍照,在連續拍了幾張照片之后,突然聽人說,看,上面的香爐打開了,佛祖出世了,抬頭望去,原來被我認為是死銅一塊的香爐,開始緩緩地,像花朵那樣一瓣一瓣地開放了,慢慢地,中間出現了一個銅鑄的,站立著的、面帶笑容的胖娃娃,胖娃娃并且隨著音樂,緩緩地旋轉著身體,讓每一處的人都能看清他的正面形象,與此同時,莊嚴的音樂繼續著,解說繼續著,而水池中的噴泉,也噴著忽高忽低的水柱,等距離環繞在水池邊、銅鑄的九條龍的嘴里,也噴灑著忽密忽疏的水霧,簡直壯觀極了……這次表演持續了15分鐘,給人以非常的震撼力。南京離無錫并不遠,早就聽說無錫的靈山大佛很有名,但卻一直沒有去看過,主要是我的頭腦里有成見,認為這是一個現代人制造的佛像,缺乏歷史與文化的積淀,對喜歡尋幽訪古的我來說,缺乏吸引力,再者,我也不是佛教徒,平時在寺廟里看到佛像,也僅僅是當文物古跡欣賞,沒有下跪、朝拜的沖動。所以,盡管南京離無錫很近,盡管一些人在參觀過靈山大佛之后,回來對我講起該大佛是如何壯觀、如何雄偉,為生平所未見等等,卻依然沒有激起我要專程前往一游的沖動。直到今年7月份,因為單位組織旅游,要游覽無錫蘇州等地,第一站就是無錫的靈山大佛,既然是順便,我也就不妨到此一游了。 由于有滬寧高速公路,南京到無錫只有兩個多小時的車程,但是,靈山大佛是在無錫市的郊區,還有一段路程,加上駕駛員對路途不太熟悉,沿途還問了幾個人,最終才認清到靈山的方向,所以,汽車到達靈山大佛的正門時,已是上午10點,我們是早晨7點鐘出發的,花費了三個小時。 在接近靈山大佛時,坐在汽車上我們就看到了高高的香爐,那樣也是銅鑄的,因為天氣不是太好,天空灰蒙蒙的,能見度不高,大佛被山上的霧氣所籠罩著,在遠處看不見。由于是集體出游,門票由帶隊人統一去買,于是我們都在大門口站著,等著帶隊人買票回來帶領我們進去。帶隊人手里拿著票回來后,對我們感嘆道,票價又漲了,現在是每人五十元錢一張票。我心里想,"看來,無錫人可真能賺錢,一個現代的銅雕大佛,一個缺乏歷史積淀,文化內涵的大佛像,門票怎么能這么貴呢?"只是,既然來到了這里,也就只好買票進去了。 走進大門,就是一條長長的大道,筆直地向前方展開,首先呈現在我們面前的,就是我們在汽車上看到的那個高高的香爐了,想不到,香爐并不是孤立的,而是被一個巨大的圓形水池包圍著,水池的四周,也等距離地圍著一些銅鑄的舞蹈者的塑像,可能是根據敦煌的飛天塑像的原型來雕塑的吧,塑像的神態非常生動,其舞蹈姿勢的動感也非常強,確實是一組非常精美的銅雕。水池外邊,就是一個圓形的大廣場,其邊緣處,圍繞著一圈木結構的圈廊,圈廊里面,掛著有半人高、模仿西藏廟宇里所懸掛的轉經筒,也是銅鑄的,而且上面刻著佛經中的一些詞句,因我對佛教沒有什么研究,也就大略看了一下,觀看了一下介紹,好像是這一圈下來,共有364個轉經筒,如果每個轉經筒都轉一下,將要花費不少時間。 往上走,就見到了一個大型的佛祖降魔銅雕,這個銅雕是依壁而建,佛祖坐在正中,旁邊是一些張牙舞爪、已被降服或者尚未降服的魔鬼,雕塑的也非常精美,而且其顏色也發出一種紅銅色,與其他雕塑的黃銅色有所區別。再往上,就看到了號稱亞洲最大的阿育王柱,以及巨大的佛手(后來從買到的旅游紀念品上的說明得知,這個手掌名叫施無畏掌,是站在最高處的靈山大佛手掌的復制品,據說可以祛除眾生痛苦,撫慰眾生心靈)。還有一個敞開大肚子喜笑顏開的彌勒,是一個金光燦燦的立體銅雕,彌勒的身上還有不少手舞足蹈的小孩子,都是喜笑顏開的模樣,使人看了心情不由開朗起來。 再向上,就是高高的靈山大佛的所在地了,此時霧氣已經散去,靈山大佛已經呈現在我們的眼前,只見大佛站在高高的山上,面目慈祥,左手垂下,掌心向外,右手的小臂微微抬起,掌心也是向外,展示著他那著名的施無畏掌,而他的雙腳,正穩穩地站在蓮花寶座上。整座佛像雖然是用銅鑄造的,但佛像身上所著的衣裳,卻有飄動之感,從下往上觀察,佛像的面容平和,似乎在慈祥地俯視腳下的眾生,似乎在用無言的力量,要救拔腳下的眾生脫離苦海。據介紹,大佛有88米高,是南京晨光機器廠鑄造的,想不到,這么大的佛像,鑄造的卻這么精美,中國的銅雕藝術確實到了一個相當高的水平,我不由為這高大的佛像感嘆,也感嘆中國人的聰明才智,能鑄造出這樣精美的一件巨型銅雕。 因為要趕時間,我們也就急急地沿著臺階向上,到底有多少級臺階我們也就不細數了,爬臺階的感覺與上南京中山陵臺階的感覺差不多,總之,建筑設計者要將它設計成很高很高,級數很多很多的樣式,這樣才能使得瞻仰者產生出一種偉大、崇敬的感情,有一種“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向往之。”的感覺。終于上到了大佛的下面,這里也有一座建筑,進得門去,也是一個大廳,只是,如果要上去摸佛腳的話,還的花15元買票,既然已經到了這里,也就只好買票了,不然不是一種遺憾嗎?電梯帶我們上了五樓,從電梯間出來后,先看到一些燈光明亮的房間,房間的壁上是一些壁畫,仔細看了一下才發現,原來這里是把中國的一些有名石窟的壁畫都集中在這里,有的房間是敦煌的壁畫,有的是洛陽龍門石窟壁畫等等,似乎這里將中國名山大川里的石窟佛像集中在一起,進行一種佛教藝術的展覽,確實不錯。再上樓梯,也就到了大佛的腳下,大佛的每個腳趾都非常巨大,整只腳要兩臂張開才能抱住,只是,站在大佛的腳下,距離太近,反而看不到大佛莊嚴而慈祥的面容,正如古詩所說"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了。佛腳下也有一個給人燒香磕頭的蒲團,我一貫不求神拜佛,看了一眼就過去了。 此時已經是11點45分,我急急忙忙往下走,因為廣播中在預告,中午12點將在我們剛上來的廣場處表演九龍灌浴。我們順著臺階一路下沖,終于在12點之前又回到了那個中間豎立著大型銅雕香爐的廣場。此時廣播中介紹著:釋迦牟尼佛祖誕生時,天空出現異像,有九條龍出現,在天空中噴灑甘霖,歡迎著釋迦牟尼的誕生。而今天的這個表演,就是反映的這一事件。12點整,廣播中奏起了音樂,是一種莊嚴的宗教音樂吧,在音樂響起的同時,突然之間,圓形的水池中間突然噴出了幾尺高的水柱,而池邊的九龍雕塑的嘴中,也噴出了蒙蒙的細霧狀的水柱,景色非常壯觀,我趕忙拿起照相機拍照,在連續拍了幾張照片之后,突然聽人說,看,上面的香爐打開了,佛祖出世了,抬頭望去,原來被我認為是死銅一塊的香爐,開始緩緩地,像花朵那樣一瓣一瓣地開放了,慢慢地,中間出現了一個銅鑄的,站立著的、面帶笑容的胖娃娃,胖娃娃并且隨著音樂,緩緩地旋轉著身體,讓每一處的人都能看清他的正面形象,與此同時,莊嚴的音樂繼續著,解說繼續著,而水池中的噴泉,也噴著忽高忽低的水柱,等距離環繞在水池邊、銅鑄的九條龍的嘴里,也噴灑著忽密忽疏的水霧,簡直壯觀極了……這次表演持續了15分鐘,給人以非常的震撼力。 從靈山大佛公園的廣播中得知,再過40分鐘,還將有釋迦牟尼涅盤的表演,但因為是集體旅游,約定的集合時間,外面車子在等著,所以雖然很想再了解一下"涅盤"表演是怎么回事,但因為大家都在等著你開車,只好忍痛割愛,等待下一次機會吧! 這次游覽無錫靈山大佛,確實給了我很深的震撼,首先,我感嘆中國人的創造力,居然能在這原先一無所有的地方,創造出如此雄偉、如此精美的佛教銅雕,展現了中國現代工藝水平,由此可見,中國人還是有創造力的,如果給他們施展的平臺,他們就能創造出令世人嘆為觀止的奇跡;其次,我不由感嘆這一項目的策劃者、投資者雄厚的財力,建造如此眾多、如此巨型的銅雕,而且件件都沒有粗制濫造,件件都稱得上是藝術精品,將需要何等巨大的財力,至少要有幾億元人民幣吧?到底是何方神圣投資建造了這一系列銅雕,我因為來去匆匆,沒有詳細詢問了解,目前還不太清楚;其三,我不由感嘆當年無錫的當年施政者的英明了,能夠辟出靈山這塊地方,讓建造大佛的投資者盡情施展他們的創造力,想象力,結果把原來毫無特色的一個地方,建成了一個知名的游覽景點,每年都要吸引成千上萬的游人到無錫來,估計也可能由此創造出不少投資的機會,這應該是當年施政者的高瞻遠矚之處,這遠遠比建造一個廠房所起的效用要大得多…… 坐上汽車,靈山大佛在我的眼中開始漸行漸遠,很快消逝了,但他在我心中,卻留下了不可磨滅的深刻印象,再見,靈山大佛! 從網上看到的一則關于靈山大佛的資料,轉貼如下: 靈山大佛是一尊佛祖釋迦牟尼的銅鑄立像,包括腳下的蓮花座在內,總高度達八十八米,相當于一幢三十幾層樓房的高度,整體由2000塊壁厚僅為6~8毫米的鑄造錫青銅板塊拼裝焊接而成(其中佛身部分由1560塊銅壁板組成),總用銅量達715噸,拼接焊縫總長度達三十余公里,可見工程的艱巨復雜程度。由于靈山大佛系露天屹立,要考慮到防雷電、抗臺風、抗地震和耐腐蝕等多種因素,必須從設計上采取對策措施。因此,建造靈山大佛是一項具有高文化、高藝術含量、高科技含量的非常特殊和十分艱巨復雜的系統工程。建這樣一尊大佛,既是國運昌隆、國泰民安的具體體現,也是科技發展、國力增強的明顯標志,意義非同尋常。在佛教傳入我國兩千年的前夕,建成這一尊舉世無雙的佛祖金身,就佛教界來說,更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br>靈山大佛的建造,從一開始就得到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居士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他以耄耋之年的多病之軀,先后多次親臨小靈山現場視察、指導,多次為靈山大佛賦詩題詞,并親自進行“五定”,即定點(靈山大佛屹立于小靈山之麓)、定形(確定為莊嚴、慈祥的釋迦牟尼佛立像,并選下小像像稿)、定名(定為靈山大佛)、定位(神州五方五佛之東方大佛)、定向(定為佛教研習中心和國際佛教文化中心)。對于靈山大佛的建造,樸老誠可謂功德無量矣!
關鍵字: 佛教徒 無錫 靈山大佛 現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