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游吳江靜思園
堪稱有蘇州私家園林百年之最的靜思園坐落于吳江同里近郊的龐山湖,“靜思”乃寧靜思遠之意。不經意間就把它與近在咫尺的退思園相比,同是明清風格的園子,大的有氣勢,小的亦精致。舒朗雄奇,秀雅兼備的靜思給我唯一的不足是缺少文化的底蘊,歷史的淀積。也許因為是自助游的緣故,少了導游的解說,可能看到的只是園子表面粗淺的東西,而無法找到和園主思想上的共鳴,于是只是純游。此園的正門僅一扇,且不寬,如果只看門面,很難想象里面藏有一百余畝的園林。質樸素凈的石磚,雕刻細致、圖案豐富的門當突現出一種端莊的大家閨秀的風范。過大堂穿右廊停在“嘉會堂”前,純粹的晚清家具,刀功精致的兩扇桃木落地屏風尤為引人矚目,把歲寒三友的翠竹刻畫的入木三分。頑石,宮燈,古瓷花瓶,無不在提醒著我們處與另一個時空中,仿佛自己再輕搖一把團扇,便是從畫里走出的秀閣小姐。光線穿過鏤空的窗楞交織在一起,色調柔和,映照在主人一張張存有紀念意義的照片上,恰倒好處。繼續前行,眼前一座三孔三亭橋縱躍在園心湖上,很像兒時記憶中揚州的五亭橋,印象深刻,匠心獨孕。右手邊是一片小溫室,擺放著各類的盆栽,有流云般的五針松,絢爛的天竺葵,因為善于管理,都長的郁郁蔥蔥。溫室的另一頭是一條長長的沿壁的回廊,廊壁上鑲嵌著幅幅字畫,而廊間錯落的點綴著亭臺水榭。湖中的荷葉已婷婷在立,只是還難覓那含苞的花蕊。到是一旁早開的睡蓮朵朵綻放,浮在錢葉間,黃的、粉的、白的,嬌嬌嫩嫩,隨著不時拂過的微風,輕輕顫動,惹人戀愛。回廊很長,繞著大半個園子,卻一點都不單調,你能不時地體會移步換景的美妙,發現隱藏起來的風景,甚至連洗手間旁蔥翠的芭蕉都能成為相機中亮麗的焦點。還有,還有我最愛的竹影婆娑。湖心有座秀氣的小島,從回廊的假山石洞可通。童心未泯的我們想重溫兒時的舊夢,撥開亂草叢尋找石洞的入口,卻被幾只猙獰的蜘蛛擋住了去路,只能怏怏的做回淑女從另一頭的五曲橋拾級而上。登上島中央的涼亭小憩,靜思園的半片水景便映入眼底。猜想園主一定對西湖的三潭映月情有獨鐘,不然眼前怎么會有個小三潭呢?就差再題個風月無邊,便能使人錯位于西子湖畔了。而對岸的“小垂虹”臨水而筑,扶在欄上觀魚,賞月豈不樂載?哪怕只是在月下靜靜的坐著,守著水中的月影,咫尺天涯。如果你骨子里愛那么點刺激的感覺,不坊離島的時候從湖心那一顆顆石子上飄然踏過,皎皎蓮花就在你的腳邊,誘惑你停下匆忙的腳步,于是謀殺了我好多膠卷……當我戀戀不舍的告別我的睡蓮,抬頭已闖入“借紅軒”,好名,只是那幅楹聯太有深度“隔岸垂楊咲語,溪荷映水彩粧。”讓我和朋友咬文嚼字了好久,翻然醒悟為什么一定要拘泥于形式呢。相視一笑來到靜思園的精華所在。靜思之最,就在于它的怪石嶙峋,而它所用之石料不同于其他園林的太湖石,主人獨愛安徽的靈壁巖,“靈壁一石天下奇,聲如青銅色如玉。”色深質密,千形百態,極品叩之還有金玉之聲,所以又稱“磐石”,“八音石”,令人嘖嘖稱奇。園中隨處擺放的頑石中,不少都是主人多年的珍藏。茶香陣陣,原來順著一扇波浪形瓦頂的黛墻,便是一間古色古香的小茶館。茶館前一塊墨青褶皺的靈壁巖,讓人聯想到平湖吹起萬層浪,卷起千堆雪。深入此園的中心,藏石就更多了,看的你眼花繚亂。有象形的孔雀,海豚;更有寓意的飄雪,滄海。園主還給每塊石頭度身訂制了精致的底座,所以不必擔心哪塊石頭會因為重心失衡而砸倒。突然發現在一間廳堂中臥著一把古箏,應我的邀請,朋友欣然撫琴,琴聲悠揚,繞梁久長。一曲彈畢,我久久未回過神來,而朋友直贊好琴,于是興奮的我躍躍欲試,當然只會擺個pose而已。想必主人也是喜好音律的,才會騰出個房間放編鐘之類的古樂。穿梭在錯綜復雜的庭院間,眼前豁然開朗,只見約6米的巨石傲立于庭正中,似中流砥柱一般蔚為大觀。近前細看,此乃“慶云峰”,其上千瘡百孔,之間竟然相通,頂部的數個小洞中更是長出了植被,難怪被稱為峰。若是端個香壇置于石底的根部,不多會便可看到煙霧從各個小孔中飄散而出,整個石峰被蒸騰了,那景象如夢似幻。真不愧是靜思的鎮園之寶,的確有它的獨到之處。站在三亭橋上回首這片庭院,白墻、紅欄、黛瓦;曲廊、飛檐、鏤窗;千年前的景象此刻重演,那么千年后,雕欄玉砌應尤在,只是朱顏改……夢中再見了靜思園,靜思無思。
關鍵字: 吳江 導游 自助游 退思園 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