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門懷古
人們說,游姑蘇,不可不游盤門。盤門為公元前514年伍子胥督造的姑蘇城8城門中僅存的一座水陸城門,現已辟成古跡眾多、人文景觀頗豐的一個景區。 說是古跡,大自然卻依然在此盡顯其鬼斧神工之“丹青妙筆”;景區內花團錦簇,蔥翠欲滴,兼有瀑布氤氳詩情,讓靜謐的古老與生命的“嶄新”驚人地融合為一體,似此等匠心,非大自然莫屬。 盤門有二水縈繞,一為古運河,二為護城河,迄今仍波光粼粼,媚目傳情。置身其間,讓人直覺心爽情爽身爽。 入盤門,一眼所見瑞光塔院,古塔森然,默然雕塑著當年吳越之戰的金戈鐵馬故事。 是年,伍子胥過昭關,一夜急白了頭發,也“改變”了他的容顏,使他終得進關入吳從而成就一番大業。實為天助其也!而闔閭以后的吳王夫差則不聽伍子胥的屢屢苦勸一味奢華誤國,終至亡國亡家,則是天、人皆不助彼了。 入四瑞堂,見有標識記錄,為MTV部長級會議非正式會堂。不覺喟嘆中華古文化的魅力加之改革開放后迅猛發展的經濟,足令世界刮目相看了。 盤門城樓下,有一處所擺滿刀槍棍戟棒等十八般兵器,邊上為一極簡陋的射箭場,圍著不少游人。我也隨興射了一回,明明眼瞅著靶心,箭卻“放”到不相干的地方去了。看來心想事成一語,當須在其間加上“苦其心智,勞其筋骨”的磨練才對。 登上盤門城樓,見甬道開闊,甕門險陰;水門緊鎖間,不知是風聲還是其他,竟影影綽綽似有呼喊聲響得悲壯。我知道,這是身臨其境有感而來。 眺望盤門內外,皆一派升平景象。而我卻由當年的吳越之戰想到了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想到了十九世紀六十年代美國南北戰爭后,鑒于一大批新武器被發明,國外的一些軍事專家聲稱:是戰爭推動了工業發展。其實,和平才是發展科技、發展經濟的最佳條件,這一點,是有史為證的。 “九里山前擺城場,牧童拾得舊刀槍”,愿戰爭永遠只是歷史記憶中的撿拾。
關鍵字: 伍子胥 內 大自然 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