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思園若有所思
蘇州園林這座人造天堂,似乎只能產生在“紅塵中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的姑蘇城里;像同里這般富庶的神仙地,有那么一座退思園,自是順其自然的事情。 退思園主人是曾經官至安徽兵備道的任蘭生,在他四十八歲那年,也就是光緒十年(一八八四年),遭人彈劾,革職回到同里。仕途從來險惡,免職回鄉算是一種比較輕的處罰了,至少任蘭生還是衣錦還鄉的,財富不減當年,所以他能瀟灑地甩出十萬銀兩,大興土木營造私家園林。據說任蘭生不愿露富,便打破園林的建筑常規,一改傳統的縱向結構,而采用橫向結構,自西向東,左為宅、中為庭、后為園。“退思”二字,意謂“退而思過”。可是在這精美絕倫的人間仙境里,誰知道任蘭生能“思”到一些什么? 我走進退思園已經是建園一百多年后的2004年了,歷經風雨、戰火和文革浩劫的滄桑,這里修葺一新,游人如織。退思園不大,占地僅九畝八分,但是亭臺樓閣、廊坊橋榭、廳堂房軒,應有盡有,水薌榭和眠云亭可以下棋解悶,攬勝閣則適宜作畫和遠眺;春有“鬧紅一舸”,夏有“菰雨生涼”;佇立“天橋”,可以感受八面來風,小坐“辛臺”,可以讀書,三曲橋小憩,可以撫琴聽樂。放眼園中,處處都是無法挑剔的美景,樟葉如蓋,玉蘭飄香,一泓泓清冽的活水,像精靈般在諸多建筑物之間游曳。這般清雅幽邃的地方,適宜怡情,卻不宜思過。再說中國文人從政,一旦失意,便寄情山水,從此隱居,很少能夠認真反省自己的,而隱居也大多是一種策略而已,用現在的話來說,這是一種不大高明的創意,不過卻頗為奏效。果然,任蘭生在新建的園林還沒好好享受幾天,朝廷一旨令下,給予復職錄用,他立即作別退思園,披掛整齊,飛速奔赴安徽,可惜這一去不復返,同年便病死于皖北災區。看來,他退而思之,最后還是解不開“進思盡忠”的情結。 我在退思園轉了一圈,出來時看見一門楣上有“留人”二字,心想人到底是留不住的,盡管它讓人流連忘返,留下的只能是園子,園中美景以及園主軼事,也許可以給不同的人若有所思地留下不同的感慨。
關鍵字: 同里 安徽 蘇州園林 退思園 順其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