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花三月下揚州---個園
個園與拙政園、承德避暑山莊、頤和園并稱中國四大園林。園主黃至筠身世離奇,自幼雖生于官宦人家,但少年喪父家道中落。19歲時經人舉薦給當時的鹽政大人,自此平步青云。黃雖是商人但詩畫具佳, “個園”更是他的傳世佳作。 個園的進門處是一大片竹林,導游說這就是主人的“萬竹園”。走在幽幽小徑間滿眼郁郁蔥蔥的竹子,方才體會到主人愛竹之性、樂竹之態的雅意。踱步而過竹園,迎接游人的是一條兩旁栽滿桂樹的花廊,中國園林善用借意之法,這“桂”字通“貴”由此可見主人好客之盛情。接著就進入個園的居住區,其實個園作為一個花園來說,只是黃氏宅第地附屬建筑(屬后花園),其主體建筑更具中國宅第的傳統特點。整個建筑原本分為三路,然東路后毀于戰火。這三路曾被園主分別稱之為福路、祿路、壽路。每路又有三進,這三三得個九字,九九歸為一個一字。主宅窄窄的通道、高高的院墻,不禁上人聯想到“庭院深深深幾許?”的詩句。女人總是敏感而多愁的,設想住在這深閨大院里的人們將如何演繹其人生故事呢?據傳園主非常重視對子女的教育,不惜重金聘請名師施教,且每晚親自檢查孩子當日的學習情況,如遇不解之處必重請先生解通了才能睡覺。就是在這種學風之下,園主的四個兒子均工詩詞、善書畫。值得稱道的是,其次子黃錫麟長輯佚,并與當時的學問家馬國翰并稱 “輯佚兩大家”,著名學者阮元也稱錫麟“勤博”。然世事變遷黃氏的后人并沒有守住這座老宅而是遷居上海做起了懸壺濟世的名醫。其人生百態、酸甜苦辣就不盡言說了…… 穿屋過廊出了主宅,迎面的就是“真正”的個園了。個園盛名在外的原因就是園中“春”“夏”“秋”“冬”的四座假山。在春山,一墻之隔兩副春景。一面是雨后春筍破土即出,點破“惜春”之意真是“一段好春不忍藏,最是含情帶雨竹”另一面卻又是十二生肖爭報春,其間龍騰虎嘯好不熱鬧,這一靜一動之間,把個春字點描的怎能以一個“好”字了得。春逝夏來,夏山之最是一塊奇丑無比的丑石,而它自己卻自得其樂的享受著別人對它的指指點點,有人說它像一塊吃凈的魚骨;也有說它本身就是一個“丑”字;還有人說它是月城揚州的“月”字,真是集三千丑愛于一身呀。最奇之處是在它的后面還有一尾形似金魚的石頭正悠然自得的向它游來。嘖…嘖…簡直就是一個“妙”字。過夏而入秋,立見黃石疊起的秋山。秋山是個園的最高點,整園美景盡收眼底。最有趣的還是假山中的蹬道內藏園主的處世哲學:“大不通小通、明不通暗通、直不通彎通”意思是說捷徑誤人而曲徑才能通幽境。另外,秋山腹內亦別有洞天,飛梁石室內置石桌、石凳、石床……園主秋夜在此賞月目及之處春華秋實仿佛到了人間的世外桃源!一年四季——春夏秋冬,轉瞬到了冬山,春日陽光下由宣石堆砌成的雪白的石頭泛著熒熒白光,襯著山后的二十四個風音洞傳來的“呼呼北風”聲,皚皚殘雪令人仿佛置身隆冬。再細看那雪白的石頭又好似一只只雪獅或坐或臥、或嬉或戲、顧盼生情,好一幅雪獅鬧吉年的山水!游人串行于梅蘭竹菊之間,游走在春夏秋冬之意境中,滿眼全是園主的四季才情,怎分得清哪是景哪是畫呀。1、2、3、4、
關鍵字: 中國 承德 拙政園 避暑山莊 頤和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