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游秦淮(下)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夜色越來越濃。就這樣,走走停停,邊欣賞美景,邊拍照,忘記了時間。走出了很遠,并未發現任何貌似李師師故居遺址的建筑物。師師姑娘本是汴京人士,也就是今天的開封。但是,好像昔日的青樓cbd地區,總少不了她的倩影,也不知是真是假。記得一年多前去海寧的時候,花居雅舍便是師師曾經設場的地方。這秦淮河畔有師師的故居,可能只是個傳說。假設這不是傳說,也說明了一個問題——走穴現象并不是近代才出現的。 拋開李師師是不是在秦淮河畔小住過不說。大名鼎鼎的秦淮八艷可是如假包換的。這八位女子有三個共同點。首先她們都具有愛國的民族氣節,除馬湘蘭以外,其余七人都經歷了由明到清的改朝換代的大動亂。秦淮八艷雖然是被壓迫在社會最底層的婦女,卻在國家存亡的危難時刻,表現出崇高的民族節氣。其次,她們在詩詞和繪畫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詣。遺憾的是,她們的大部分作品已經流失,只有柳如是的幸存下來一些。還有,她們都忠于愛情,珍惜友情。在這秦準河畔,八艷的故事若是一一道來,只怕天亮也講不完。 秦淮河作為南京的母親河,很多文人墨客對她有著剪不斷的情懷。有些往事,還成了久傳不衰佳話。在秦淮河與古青溪水道匯流處附近,有個桃葉渡,就是因東晉大書法家大書法家王羲之的七子王獻之的小妾而得名的。那時秦淮河水面闊,遇有風浪,若擺渡不慎,就會翻船。王獻之常在這里迎接他的愛妾桃葉渡河。桃葉每次擺渡心里害怕,回此王獻之為她寫了一首《桃葉歌》:“桃仙復桃葉,渡江不用楫,但渡無所苦,我自迎接汝。”后人為了紀念王獻之,把他當年迎接桃葉的渡口命名為桃葉渡。這個夜晚,月光很亮,燈光很溫柔,只因那一段河畔人潮暗涌,讓我與桃葉渡遺址失之交臂。 自己走在實實在在的秦淮河畔,任思緒在歷史的長河中穿梭,宛若游走于時空隧道。不禁納悶,這秦淮河明明遠不止十里,為什么卻得了“十里秦淮”之名?也許這十里指的是秦淮河最繁華的一段吧。后來聽當地人說,這秦淮河分內河和外河的。再查資料,上書秦淮河全長約110公里,其中內河在南京城中,是秦淮河最繁華的地段。臨行的最后一天,特意去尋找傳說中的外河,河面很寬闊,卻少了內河的那種韻味與靈氣。 秦淮河古稱淮水,本名“龍藏浦”。相傳秦始皇東巡時,望金陵上空紫氣升騰,以為王氣,于是鑿方山,斷長垅為瀆,入于江,后人誤認為此水是秦時所開,所以稱為“秦淮”。秦淮河可以被稱為南京古老文明的搖籃,但也有一種傳說,說這是一灣詛咒之水。正是因為神秘的詛咒,使得十個朝代在當地建都后或不興而衰,或遷都他處,并有下列史實為證: 東吳:229年至280年,吳歷4帝,從孫權稱帝起,到后主孫皓亡國止,共52年。 東晉:317年至420年,東晉歷11帝,共104年。 宋:420年至479年,宋歷9帝,共60年。 齊:479年至502年,齊歷7帝,共24年。 梁:502年至557年,梁歷6帝,共56年。 陳:557年至589年,陳歷5帝,共33年。 南唐:割據小朝廷,是五代十國的十國之一,937年至975年,歷時39年。 明朝:1368年至1683年,其中以南京為都是1368-1421年明成祖朱棣正式遷都北京。 太平天國:農民起義政權,1851年至1864年,共14年。 中華民國:資產階級政權,1912年至1949年,共38年。 仔細想想,也許只是個巧合罷了。與其說這條河帶有詛咒,倒不如說秦淮兩岸的生活太過紙醉金迷,醉了金陵人的心志,酥了金陵人的筋骨。若不是戰亂與殘暴讓金陵人少了雋永纏綿,多了沉重的哀思與憤慨,只怕這秦淮夢會一醉不醒……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關鍵字: 多 建筑物 拍照 海寧 秦淮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