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鄱陽湖候鳥保護區
鄱陽湖是中國第一大淡水湖,位于九江至湖口的江湖相接處,上承贛、撫、信、饒、修五江之水,下接我國第一大河長江。在正常的水位情況下鄱陽湖面積有3914平方公里,容積達300億立方米,它每年流入長江水量超過黃、淮、海三河水量的總和,是長江水量的調節器。 煙波浩渺、水域遼闊的鄱陽湖,經過漫長的地質演變,形成南寬北狹的形狀,南部最寬處達78公里,北部僅寬3-5公里,猶如巨大的葫蘆系在萬里長江的腰帶上。以永修縣的松門山為界,鄱陽湖又分為南、北兩湖,北湖位于湖體之西北,亦稱西鄱湖或落星湖,南湖地處湖體之東海,又名東鄱陽湖,或宮亭湖。由于受東南季風的影響,鄱陽湖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從而形成“澤園芳草碧,梅黃煙雨中,楓紅送暑歸,翠竹返飛雪的濕潤季風型氣候,并成為著名的魚米之鄉。鄱陽湖流域自古以來是我國經濟較為發達的富裕地區,我國歷史上很多杰出人物如徐稚、陶淵明、林士弘、劉恕、洪適、江萬里、朱耷等都在湖區出生和成長。這里又發生過許多威武雄壯的英雄事跡,如周瑜操練水師、朱元璋與陳友諒鄱陽湖水戰、太平軍“湖口大捷、李烈鈞在湖口發起“二次革命等。鄱陽湖是古代從北方進入江西的唯一水道,發生在鄱陽湖上的文人軼事和民間傳說則更是難以勝數。唐代詩人王勃在《騰王閣序》中的名句“漁舟唱晚,響彭蠡之濱,描述的正是鄱陽湖上的漁民捕魚歸來的歡樂情景。宋代詩人蘇軾在《李思訓畫長江絕島圖》詩中時寫的“山蒼蒼,水茫茫,大姑小姑江中央,描寫的是鄱陽湖的勝景。
關鍵字: 大孤山 海昏縣 石鐘山 老爺廟 都昌縣 鄱陽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