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院飄香逾千年--重游白鹿洞書院
二十多年前曾游覽過廬山白鹿洞書院,那還是讀小學時參加的第一次春游,雖然那時的我對文化氛圍濃厚的書院景觀理解的不多,但記憶中還是留下很深的印象,知道那是一個讀書人心中的圣地.8月16日再次重游白鹿洞書院時,兒子已和我當年一般大了,剛好外甥今年考上了南昌大學,于是帶著兒子和外甥一起去書院游覽,感受一下千年學府的書香氣息. 白鹿洞書院坐落于江西省九江市廬山五老峰下,距星子縣城6公里,距九江市區約30公里.周邊有海會寺,三疊泉,五老峰,觀音橋等著名景點. 白鹿洞書院在唐代(公元618—907年)時原為李渤兄弟隱居讀書處.根據文獻記載:"渤養白鹿自娛,人稱白鹿先生".后來李渤任江州刺史,故地重游,在此修樓建亭,引泉植花,便成為一處游覽勝地,取名白鹿洞.五代南唐升元年間,在此建立了廬山國學;宋(公元960—1127年)初擴建為書院,并正式定名為“白鹿洞書院”. 白鹿洞書院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所完備的書院,與岳麓、雎陽、石鼓并稱天下四大書院.北宋末年,書院毀于兵火,南宋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朱熹出任南康太守,重建院內的建筑,延請名師,充實圖書,親臨講學,并奏請賜額及御書,于是書院的名聲大振,鼎盛時期,書院有房屋360多間,亭臺24處,學生500多人,成為我國歷史最著名的學府,宋時著名的哲學家陸九淵、王守仁等都曾在此講學. 白鹿洞書院歷代幾經興廢,現存建筑大多是清道光年間修建的.在文革后進行過較大的修復,現有先賢書院.朱子祠.狀元橋.御書閣.文會堂.欞星門.獨對亭.枕流橋.思賢臺.春風樓.碑廊等古跡和眾多摩崖石刻,白鹿洞書院四周森林茂密,古木參天,清泉溪流千年不息,真可謂讀書求學的上佳之地. 在書院的前面有一條小溪,清澈的溪水來自廬山終年不息,溪中有一快巨石,相傳是當年朱熹主持書院時讀書的地方,上面刻有"枕流"而字,傳為朱熹手書. 漫步于千年古書院,一股書香味撲面而來,令人心曠神怡.禮圣門.禮圣殿.御書閣.碑廊.獨對亭和狀元橋和130多塊石刻無不令人陶醉. 在書院有一棵千年桂花樹相傳為朱熹所植,樹旁建有丹桂亭,中有"紫陽手植丹桂"青石碑. 御書閣因歷代戰火等原因已無藏書(原有部分藏書已被當地圖書館收藏),門聯上有對聯:泉清可洗硯,山秀可藏書.
關鍵字: 南昌大學 多 春游 白鹿洞 讀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