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大一小廬山快樂游
早已答應暑假帶兒子出游,眼看出發的日子快要到了,兒子也逐漸興奮起來。廬山對我們來說并不陌生,但對一個7歲的小孩來說,就是一個需要坐火車、坐汽車才能到的遙遠的地方。 原計劃5天仍然無法買到火車票,無奈臨時在攜程網上訂購了8:00南航的飛機票,1440元,比原計劃的600多元的火車票費用翻了一倍還多,還沒有出門就預算超支了! 好事多磨!8.22下午的航班全部取消。我們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注視著天氣預報,直到5:30起床,氣象臺仍然懸掛黃色風球!但是,打電話詢問南航、深圳機場早上7點多,似乎風小了一些(其實雨始終不是很大!),趕忙背上行李出門打的,其實這時候趕去機場已經來不及了,當時心里想,飛機應該至少會晚點的!倒是的士司機笑著說:昨天很多人都在做“深圳一日游”,打的去機場,等飛機,一直等到飛機航班取消,再打的從機場回家!但司機教導我們:不論怎樣都應該到機場等,說不定什么時候飛機就起飛了!我想:也許這是對的,也許的士大哥希望我們多坐坐的士吧!
的士在高速上疾馳,已經過了8點起飛”。直到的士出了收費站,已經8點……完了,飛機竟然正點起飛了(晚1小時到機場時,飛機常常會晚點;當臺風來臨你認為飛機會晚點,它卻偏偏正點起飛!! 所有行程全部打亂!從網上查詢的廬山天氣預報也不樂觀,ld緊急商量,最后下定決心,管他呢,我就不信,好事能都讓我趕上!!趕緊改簽次日一早10分鐘的排隊,終于改簽成功! 經過這么一番折騰,心里反倒踏實了!正好利用ld老家在南昌,我們干脆在去的時候在南昌略作停留,返程時就直接回深圳了。一切準備停當,又多出一個包,是專門帶去南昌的東西。
第二天,我們早早地來到機場,行李托運,只隨身帶個背包悠悠然過安檢。這時又出現一個小插曲:所有瓶裝、罐裝的東西(非固體)都不允許隨身帶上飛機,洗發水、洗面奶、牙膏、優酸乳、純牛奶…,唉,沒辦法,誰讓這會兒正值奧運期間,安檢加嚴了呢?牛奶喝了,其他的不要了。真是輕裝上陣!
飛機正點起飛。一切一切的不順利都隨著飛機的正點起飛嘎然而止,一段非常愜意的旅程開始了。其實后面的旅程會告訴我們,沒有買到火車票而改坐飛機實際上是明智之舉。盡管16:10南昌汽車站長途車直達廬山牯嶺鎮。昌九高速從南昌到廬山(九江前一站)只花了1個小時。到廬山大門收費處,天色已經暗下來了。不管怎樣,廬山,我們來啦!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廬山地圖,進廬山山門時照的。) 接近5-6分鐘,迎面碰上出來接我們的王阿姨。跟著她,跨過一條小溪(這條小溪我們明天還會再見面),登上一段小山路,就到了網上號稱“家庭別墅”的王阿姨的家。
說實話,剛剛踏進家門,給我的感覺并不太好。盡管網上有王阿姨上傳的照片,照片顯示的房間就比較簡陋(其實我就是沖著這一點選擇王阿姨家的),但親眼所見還是覺得差了一點。但后面我會談到,當我們(我2個晚上以后,慢慢覺得房間、走廊、飯廳、客廳,一切竟然變得越來越親切,盡管有些狹小、擁擠,但并不感到不便。
考慮到抵達廬山是晚上,人生地不熟,早在大巴上就與王阿姨聯系希望在她家吃晚餐。可能是吃晚餐的人太多了,等我們到達安頓下來吃晚餐時,已經是快8點了。四菜一湯,有兩個菜似乎是回鍋的(不是回鍋肉!),饑腸轆轆的我們竟然沒有是個底朝天,湯的味道不錯,尤其是香菇,到底是山貨,很香!喝了好幾碗!后面我們跟王阿姨溝通了一下,幾個正餐的菜都非常可口,每頓的盤子都吃的干干凈凈!必須說明的是,王阿姨老伴(不知他尊姓,且稱呼他王老伯吧)是家里的大廚,不僅飯菜手藝高,人也極其實在,慈眉善目,壽眉很長,我想應該會很長壽! 吃完飯已經2-3個人一頓飯沒有一百二三十拿不下來。
根據王阿姨的指點,第二天早上8點40分左右出發,先玩一線。王老伯專門帶我們到線路的起點:廬山會議舊址旁邊的回龍路,這條路與王阿姨家旁邊的小溪相伴著前行。 (回龍路,是我們廬山一線游的起點) 這是一條與普通旅游介紹的一線正好相反的路線,所以開始一段路(約走了1個小時)沒有碰到一個路人,環境是那個幽靜,林子里霧氣籠罩,猶如仙境。據說頭一天下了點小陣雨,這會兒空氣涼涼的、濕濕的,不由得深深地吸了幾口氣,真舒服! 在去黃龍寺的路邊,有很多松柏樹,樹干筆直,樹杈都很高,樹杈間有很多蜘蛛網,有的蜘蛛網非常濃密,雜亂無章地鋪在樹杈上,像一團薄薄的棉絮。我們發現了一個比較低的蜘蛛網,很小,但是很精致,只是沒有見到它的主人。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多么精致的蜘蛛網啊!) 走了一段,經過了一個小岔道,想起王老伯的話,廬山的路牌做得不是很好。于是心里暗自嘀咕,會不會走錯啊?正猶豫著,忽然發現地下一塊大石頭上赫然寫著幾個字“三寶樹”,還有一個大大的箭頭!這顯然是用小石塊在石頭上寫的,字跡不是很新,看來已經寫了一段時間,但字刻的比較深,寫字的人一定是花了力氣的。邊上兩個模糊的字跡“感謝”正代表了我們當時的心情。也許是當地的某個好心人刻的,也許是哪個熟悉廬山的游人寫的,簡單的三個字、一個箭頭,讓我們感到十分親切!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感謝石”) 堅定了方向,腳步也不由地加快。很快來到交蘆橋,橋邊水壩的那一邊應該就是“蘆林湖”吧。一棵樹齡260年的“檫木”(樟樹科)進入我們的眼簾,最有特色的是它的樹皮,飽經滄桑、溝壑縱橫,似乎向我們印證著它經歷的蹉跎歲月! (“蹉跎歲月”) 我對寺廟沒有什么研究,黃龍寺就在眼前,在我看來與其他寺廟好像沒有什么區別。倒是三寶樹讓我仔細觀瞧。一棵4-5個成人才能合圍,屬國家一級保護樹種,一級古樹,是我們熟知的活化石;兩棵柳杉,其中一棵也已經500年”、“1000年”也不是難事啊!! 黃龍潭,就是一道奔流而下的溪水,形成一潭碧水,不知道“黃龍”有何典故(也許來源于黃龍寺)?倒是烏龍潭讓我們見識了高科技的力量。剛走到烏龍潭拐彎處,就聽見一個導游在給其他游客介紹,這就是《西游記》是水簾洞的拍攝地,用高科技拍攝的水簾洞。走近一看,瀑布(如果這也可以稱為瀑布)也就3 1
-2米寬。把這樣一個溪流拍成聲勢浩大的水簾洞,不知是高科技的力量,還是導演戲弄觀眾的力量。也許《西游記》中各路神仙變幻莫測的魔法給了導演靈感,既然孫悟空的金箍棒能夠縮小成一根針,為什么我不可以把小小的溪流放大成一個人間仙境的“水簾洞”呢?山東蓬萊的花果山,該不會是通過這樣的高科技形成的吧?! 再往前走,路邊就是一條漸行漸寬的小溪最終形成一汪碧池,碧池的終點竟然是一道人工的大壩(全名:廬山水電站攔河壩)。想想,若沒有這個人工的大壩,哪來的一汪碧池。這究竟是自然之美,還是人工之巧啊? 行至大壩時間將近正午,一線游過半。我們在大壩上盤腿而坐,享用美味的午餐。從南昌家中帶來的鹵鴨腿是絕頂的美味佳肴。就在我們享用美食之際,剛才還是清晰如畫的山巒,頓時云霧繚繞,遠山、近山統統不見蹤影,只留下一片白茫茫的霧氣。這是我們在廬山第一次感受云霧的力量。當然,在感受云霧的同時,我們胃口的力量也如風卷殘云,一通摧城拔寨,頓覺精力旺盛,行走起來更是腳下生風。 我們的基本原則,什么龍星索道、石門瀑布、懸索橋,只要不是廬山管理局開發的景區,統統不看(可惜,第二天在出租司機的慫恿下,沒有很好地堅持原則,立即上當)。即便是龍首崖,也被當地人承包,搭個臺子、放張椅子,就開始10元一張照片地做起生意。讓這一段景致打了一個折扣。 其實,這之后的山景依然很美。如果我們能爬上“龍首崖”,向山谷中眺望,我想一定可以體會“豁然貫通”、“縱覽云飛”的意境和感受了。 如果步行到仙人洞需要10元打的直奔仙人洞。網上說仙人洞里住著道士,其實哪有什么洞,只是在一個巨大的巖石下面挖了一個洞,里面供奉一尊道仙張三豐的像。外面坐著兩個穿著道士服的人在聊天。
一路前行,漸漸進入“錦繡谷”。“錦繡”二字可謂名副其實。峽谷兩側,懸崖峭壁、云霧升騰,多個地方有突兀的巖石把游人引向谷的中央。這些大巖石上有的已經用欄桿圍出一個安全地帶,讓游人既可以一探深谷的幽險,又不至于兩腿一軟、一失足成千古恨;但有的巖石卻無法設置圍欄,只能用醒目的黃線標出危險地帶。無限風光在險峰,也在險境,小心翼翼、慢慢挪步,移到黃線邊緣、黃線外邊,留個影,讓巨大的錦繡谷老人頭稱為我們的背景吧。有時候,云霧會幫我們的忙,有了它,我們對腳邊的萬丈深淵便渾然不知,無知者無畏!我們竟然可以站在懸崖的邊緣心不跳、腿不顫。待云霧飄過,懸崖真面目卻讓我們心驚肉跳。唉,人的心理作用太強大了! 不論遠遠眺望“錦繡谷”老人頭,還是拾級而上站立在老人的頭頂上,滿眼都是陡峭的山崖、碧綠的草木、彌漫的云霧,似乎每個角度都是景,每個方向皆成畫。還有那橫在路邊的“一摸走官運、二模走財運、三摸桃花運”的好運石,三部曲似乎是那些“走運”人的真實寫照。 攀上了老人頭,也就結束了一線的爬山行程。接下來就是輕松愜意的“如琴湖”浪漫之旅。寧靜的湖水倒映著翠綠的山巒,飄逸的云霧在山水之間嬉戲,一會兒蒙住這座山峰,一會兒又抱住那座山腰,似乎成了這山水間最快樂的生靈。而這湖水竟然停留在千米山峰之間,與云霧相伴,同青峰為鄰,讓人不覺感慨,我們這一生應該棲息在何方?對了,就應該是在湖邊那萬綠叢中點點紅——紅頂別墅! 正當我們腳步凌亂、思緒飛散之際,一個垂釣的老者進入我們的視線。他身材不高,腰板筆挺,正拿著一根自制的竹魚竿,沿著如琴湖岸邊拖動著什么5-6分鐘了,估計魚快沒有力氣了。不一會兒,魚被拖到了岸邊,在一個路人的幫助下,這條大魚終于“上岸”了。當老者從魚腹部取下魚鉤時,這條鰱魚看上去并不很大;當他拎著魚嘴站起來時,估計這條大鰱魚起碼有20塊!看來老者真的很干脆啊。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塘不大,魚卻不小!) 早就知道西湖賓館是廬山星級最高的賓館,所以在如琴湖邊看到它并不感到新奇。我只是好奇,在這樣的湖邊,在這樣的4星級的酒店服務呢,還是應該在酒店外沉醉在如琴湖的迷人景色中?
離開西湖賓館,沿著大林路往東慢慢向上走(大林路是一個斜坡),路兩邊有幼兒園、住家、小店、小別墅,還看見幾個當地頑皮的小男孩努力地攀爬一塊碩大的石頭。山里的孩子身手矯健,這么大的石頭也難不倒他們。倒是讓我們看了擔心,趕忙招呼他們不要再爬了,注意安全!慢慢溜達了7-8分鐘,人明顯多了起來,商店也多了起來,牯嶺鎮的正街到了。 牯嶺街很熱鬧,人多、車多、商店多。在街的對面有一個小公園,向遠處眺望能看到山坳里還有些房屋,再遠處就是天空和山崖相連了。公園里矗立著一頭石牛顯示著牯嶺的含義。草地上圍坐著一圈中學生,正在對采集的植物標本進行整理,他們是牯嶺鎮中學的學生,還是從山下某個學校來實習的?他們嘰嘰喳喳地有說有笑,渾身洋溢著青春的氣息,讓站在一旁的古老的牯嶺石牛也變得年輕了。 當天下午30、50元的普通菜,況且還不知道是否合口味。算了,還是在王阿姨家吃晚飯吧。 出門前跟王阿姨說的是不用準備晚餐,這下臨時通知,著實讓王老伯忙碌了一番。要知道除了住在他們家的十幾人以外,另外還有住在其他地方的一撥人(估計8歲小孩的飯量可不小),份量足夠,只要50元。真是價廉物美啊! 早早入眠,一夜無話。3個人合拼一輛捷達出租車,開始二線的游玩。
第一站司機送我們到含鄱口,遠遠望去一片霧氣騰騰,能見度很差。路邊有很多游人在等待,希望等到云散霧開,親眼看一下鄱陽湖的景色。我們在司機的介紹下,來到含鄱口旁邊的一個景點(我連名稱都不記得了),司機還煞有介事地說,不推薦我們做纜車,因為山路不難走。于是我們一行四大一小懵懵懂懂地掏錢買票(/人),走進了一個破敗、無聊、甚至荒唐的景點,景點里寥寥幾個游人估計都是跟我們有一樣的遭遇。沿著一段支離破碎的石階走到一個小山坳,路邊不斷出現一些廢棄的木屋、工棚;幾乎每一塊像樣一點的石頭上都刻滿了大紅色的字,什么“月老石”、“緣”、“天合石”……讓人覺得那么的牽強附會!地上挖了一個小水坑,旁邊豎一塊石頭,就號稱“許愿池”!我倒想許個愿,要么景區好好拾掇拾掇,弄得像樣一點,收點門票也說得過去;要么趁早關門大吉! 緊趕慢趕離開這個無聊之地,趕緊通知司機來接,一路飛奔直達三疊泉。盡管三疊泉不是廬山管理局的轄地,但不論從景色還是管理都還不錯。再加上李白他老人家的那首流傳千古、童叟能吟的“望廬山瀑布”,更是讓人充滿期待。但是網上的介紹大都認為三疊泉比較消耗體力,且纜車由于行程短、無法真正節省體力、性價比差而被超級不推薦,所以我們在游三疊泉之前都做好了充分的心理、生理準備,準備打一場硬仗! 三疊泉門票38元,相比其他景區不算貴。買票之后就堂而皇之地走進景區,并沒有人檢票,心里嘀咕怎么會如此開放? 一條小溪就在我們的小路旁邊,我們順溪而行;溪流中橫七豎八地躺著很多大石頭,毫無章法,溪流左沖右突,非常艱難地穿行在大石頭當中。而在一旁走過的我們卻因此不再乏味,不同的地方有不同水聲,有不同的景致。伴隨我們的還有纜車的軌道,我們時常從纜車軌道的下面穿過。偶爾能見一輛纜車(像小火車)經過,看來坐纜車的人并不多。 一路下行的特點就是腳部一點不省力但呼吸卻不會局促。眼看著溪流兩邊的山峰越來越高,我們知道,我們正一步一步地像更深的山谷前行。經過半個多小時的拾級而下,我們來到了纜車的終點站。正是因為三疊泉的地形特點,纜車無法下到谷底,否則周圍的山景將會被破壞殆盡。 在纜車站稍事休息,我們繼續前進,很快我們來到檢票口。檢票口設在這兒,我想主要的原因應該是,只有這里才是下到泉底的比較唯一的必經之路,如果設在纜車起點,恐怕很多人可以找到旁門左道去逃票;另外,這也說明三疊泉的開發者還是蠻精明的,早早地就設置了纜車起點,給那些體力不支、或者毅力不支的人有一個花錢的地方! 檢票人員很嚴格,小孩一定要買兒童票(而上廬山時小孩是可以免票的),無奈補了一張1元1個;據說上山時有人會檢查,憑這個徽章就可以放行(其實后來上山根本沒有人檢查),而且上山后可以原價退還。估計當地旅游管理部門在核定三疊泉票價時沒有這部分收費,所以三疊泉也不敢明目張膽地直接收費,就想了這么一個法子,打打擦邊球,大部分人爬上山后只剩下喘氣的份兒,哪還記得去退還徽章,于是就變成直接銷售了。 過了檢票口就是一路的下行臺階,看著那些往上爬的人的狀態,還真有點擔心小孩下去后能不能順利地爬上來。但后來的情況證明這種擔心完全多余。石階旁邊隔三岔五地放著用藤椅和竹竿綁成的“轎子”,不斷地吸引著那些體力、毅力雙重不支的人,收費當然是根據體重,一個成年人好像要8-9歲的小胖子坐著轎子上山,而后面跟著三個大人(看上去像是父母親和奶奶或外婆)時,一股悲哀和憤怒油然而生!悲哀的是,不知道是真的小胖子體力不支,根本無法爬上來,還是長輩們不愿意讓他自己努力一下;哪怕在路邊多歇一歇,也比讓孩子坐轎子強啊!我非常懷疑,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將來究竟能夠對家庭和社會有何益處??憤怒的是,如果我的孩子要是提這樣的要求,我是會一個巴掌打上去的!當然我的孩子不會,當他用自己的力量爬上來時,還自豪地跟我說,我根本不用坐轎子就自己爬上來了!
拾級而下的同時,千萬不要忘記欣賞兩邊山谷的景色。要知道上山的時候只剩下喘氣的感覺,是絕對沒有那樣的興致去欣賞美景的。山谷給人雄偉的感覺,除了高大、陡峭外,還需要大塊的巖石做點綴。三疊泉的山谷就是這樣,跟“五岳”比也許不算高大,但當人置身其中時,最直觀的感受就是人的渺小,反過來當然就是山的高大啦;山崖基本上是垂直的,否則三疊泉如何形成它的氣勢?而大量的巖石從山體中突兀出來,一眼望過去,山體上似乎綠色少而灰色更多。三疊泉的山體表面上是少了些許柔美而多了幾份剛毅,但當我們下到谷底仰望飛流而下的瀑布時,仿佛看到了剛毅外表下隱藏著的柔情。就像男人和女人一樣,山和水是永遠不能分離的! 三疊泉的美景不必多說,那飛流而下的瀑布正是大自然的神來之筆。我們坐著小船多次想靠近它,卻被它巨大的風推得遠遠的。在瀑布形成的大水潭里有一個大石頭,它的后面才是“風平浪靜”的地方,我們只能躲在那里,享受著三疊泉帶給我們的蒙蒙水氣、陣陣涼風、絲絲寒意。擺完pose照完像后,到了午餐時間。瀑布下面人很多,我們就往潭水的下游,找一塊大石頭,三個人團團坐,一邊聽著瀑布飛瀉的聲音,一邊享用美味的午餐。出門在外,只要條件允許,要盡量吃飽、吃好。我們不僅帶了面包以保證吃飽,而且在正街超市里的“皇上皇”專門買了鹵水鳳爪、鴨肫,在這個時候享用這樣的美食,是絕對可以保證吃好的。坐在大石頭上,讓我想起了廣東的韶關,那里的乳源大峽谷也有這般景致。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三疊泉) 人是鐵飯是鋼,午餐后體力也充沛起來。一路上山的體會自然就是一個字“累”。與此同時,我們還沒有忘記數一數我們登了多少級臺階。通常這樣可以大致估算山的高度。經過我們氣喘吁吁的計數,從谷底到檢票口大約是+/-20級)。這樣一算,高度也就300多米就把我們累成這樣,那些攀登動輒5 3
1200多級臺階,也就類似深圳的南山(可能比南山略高)。早知這樣的強度就根本不用擔心了,平時經常會爬南山,通常上山25分左右(如果從海關下山會快些,從明華中心會慢些)。 回到檢票口時間已經不早了,就想趕快回去,后面還有一個景點——五老峰。但是腿腳不聽話啊,盡管最后一段沒有什么坡度,但是還是很長的。往回走了40多分鐘才回到三疊泉景區的入口。這是司機卻因為有人要去正街而另外拉生意去了,讓我們白白在三疊泉景區門口等了半個小時,氣憤的我們與司機好好理論了一番,司機也知道理虧,不再多說,立即把我們送到五老峰,一路還給我介紹了五老峰的情況。 到了五老峰門口已經下午6人略有猶豫。不過很快達成一致:上!上多少算多少!上山時發現司機后備箱里有20多分鐘,終于到了所謂的“一峰”,可惜在一峰的亭子里往遠處眺望,除了白茫茫的霧氣,什么也看不見。一些從山上下來的人也在嘆息霧太多了,什么風景也沒看見!我們的五老峰之行會不會也成了“霧氣觀光游”啦? 由于“二峰”距離“一峰”非常近,根據地圖顯示只有 80米,我們在“一峰”小亭子小憩片刻立即向“二峰”進發。走著走著,似乎云霧散開了,太陽照進了我們行進的山路。看來老天爺在照顧我們這些遠道而來、辛苦攀登的游人,除了霧氣外,還會給我們透露一些“廬山真面目”啊! 不一會兒,我們來到了“二峰”。二峰的位置很好,不僅可以眺望最高的五峰,而且還可以看到山谷中其他的山峰(如何霧氣能夠識趣地暫避一下的話)。當我們在二峰突出的大塊巖石上休息的時候,忽然太陽再一次露臉了,霧氣“刷”地一下散開了,四峰、五峰、還有其他不知名的峰一下子露了出來。我們趕緊拿起相機一通狂拍,不一會兒,霧氣像是跟我們捉迷藏,“刷”地一下子又把所有的山峰遮蓋起來了。哈哈,這下我們知道了,霧氣就像一個好動、頑皮的小孩子,一會兒這樣,一會兒那樣;其實我們只需要以靜制動,最好的方法就是等待,讓這個頑皮的小孩子表演給我們看就可以了。 果然,在我們懶散地坐在二峰大石頭上吃吃喝喝時,演出開始了。對面山谷就像一個舞臺,舞臺的布景就是五峰,而舞臺上的演員就是那個頑皮的小孩子。普通的表演大家都可以看到,可以想象得出;但是我們看到最精彩的一出,就是一大團霧氣在風的作用下在山間不斷環繞、旋轉并漸漸散去,持續時間只有十幾、二十秒。恐怕這就是游廬山的真諦:我們應該選擇一處山景絕佳的地點,帶著美食、相機和平和的心境,靜靜地等待,廬山云霧一定會為我們呈現一幕幕變幻莫測、精彩絕倫的風景!看來“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千古佳句尚未詮釋廬山的全部啊! 看來我是悟出了廬山的真諦了,我想繼續等待,因為根據景區導游圖的介紹,18:53,到那時金黃色的落日一定會給廬山增添別樣的精彩。還有一個多小時才到日落時間,同行的人等不及了,大家都想早點下山,回去休息。唉,只好隨大流了,這時似乎感覺到一絲“曲高和寡”的意境!哈哈!
一路下山,太陽似乎在跟我們比賽看誰下得快。當我們沿著臺階穿梭在林子里的時候,西斜的夕陽照進樹林、照在我們身上,在我們的身后留下斜斜、長長的影子,形成一幅幅美麗的剪影,非常的漂亮。這是五老峰和夕陽送給我們最后的禮物了。 下山坐車經過蘆林湖的時候,我堅持要下車看一眼蘆林湖。在群山環抱之中的蘆林湖是那么的寧靜,十一孔橋的倒影、青山的倒影、湖心亭的倒影,簡直就是一幅水墨山水畫,我沒有詩人的情懷,卻也感受到這份浪漫。漸漸地,山邊的云霞變紅了,想害羞的小姑娘的臉。太陽終于追上我們了,送給我們一抹淡淡的晚霞。就要離開廬山了,蘆林湖成了我們對廬山最后的記憶。 第二天,終于到了下山的時候。廬山的一切似乎已經如此熟悉,河西路、牯嶺正街、如琴湖、蘆林湖、錦繡谷、三疊泉,還有王阿姨家“別墅”里的房間、飯廳、過道、大門以及門口的石階。廬山原本就不是一次就可以玩遍的,那個頑皮孩子的表演我還沒有看夠,廬山我會再來的! 從廬山汽車站直接坐長途汽車到南昌,然后轉乘火車返回深圳。我們在南昌買了7歲的小孩子自然就跟大人擠一擠。我們并沒有多想,其實7歲的小孩已經很難與大人擠在一張火車臥鋪的床上,更不要說是中鋪啦。好在這是返回深圳的火車,睡得不舒服、睡不著都沒有什么關系,只要順利回家就好。這就是家的作用。回頭想想,如果去廬山沒有因為買不到火車票而乘飛機,上廬山的當天是很難有什么精力去游玩的。這就是為什么我在開頭會說“其實后面的旅程會告訴我們,沒有買到火車票而改坐飛機實際上是明智之舉。” “廬山游”給我的感受是,出門前要計劃,但計劃總趕不上變化。要知道正是因為變化才使得出門旅游懸念多多,意外多多,因此也就豐富多彩,這時自助游的好處。雖然我們在過程中會感受壓力、惱火、不安甚至錢財的超支,但誰說這不是旅游的一部分呢?體驗旅游的絕非僅僅是目的地,而更多的是過程。旅游就應該是大家用一個平和的心態,一起感受旅游過程中的酸甜苦辣。當我們回憶當初的旅程時,一切的一切都會稱為美好回憶的一部分。 另一個感受就是兒子長大了!記得3-4歲的時候帶他到南昆山游玩,時間、強度都遠遠不如廬山,玩得很開心,但一回家就發燒,害得我們沒少挨爺爺奶奶的罵。這次兒子很爭氣,不僅沒有生病,而且全程表現堅強。所以我們在離開廬山前特地獎勵他一件他心儀的禮物:一個木制的“屠龍刀”,盡管這個玩具似乎不應該屬于他這個年紀。 我愛廬山,我愛自助游! 附記:最后算了一下帳,2大1小,總開支約3400元(含飛機火車票、門票、住宿餐費等)。
關鍵字: 多 廬山 火車票 網上 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