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白沙細浪海上“絲綢之路”起點
煙臺夜景
特別看點
1.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
煙臺市的航海業在全國占有重要地位。煙臺市區的芝罘灣水深灘平,背有屏障,是一個天然良港。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代,已是中國北洋航線上的重要停泊點。1000多年前的唐朝時期,煙臺轄區登州(今蓬萊市)是全國著名海口,同廣州、交州、揚州并稱為四大通商口岸,是北方通向海外的主要口岸。日本13次派出遣唐使入唐求法,探求發展之路,首次就是在芝罘登岸的。宋太宗淳化四年(公元979年)派遣使者赴朝鮮,也是由芝罘啟碇的。中國的絲綢、冶鐵、造紙等技術由煙臺傳入朝鮮、日本等地,煙臺由此被譽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登州古港是中國古代北方最繁華的港口之一,其中的蓬萊水城,又稱備倭城,始建于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是中國現存最完整的古代軍港。
2.煙臺旅游資源豐富。這里依山傍海,自然資源獨特,有多處國家級森林公園及國家級候鳥自然保護區等。這里歷史悠久,人文歷史資源豐富,新石器時代的白石村遺址,有近代開埠最早的煙臺山領事館基地遺址、人間仙境——蓬萊閣、海上仙山長島、萊州云峰山魏碑刻石等名勝古跡。優美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每年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前來觀光旅游。1998年煙臺成為首批54座“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之一。
(1)牟氏莊園
始建于清代雍正年間,是中國北方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最具典型特征的封建地主莊園。主要景觀有東忠來、西忠來、南忠來、日新堂、牟墨林故居、酒房、庫房、藥鋪、茶館等。共分三組,括六院,占地20000平方米,廳堂樓廂480多間,各獨力院分別由大門、客廳、群房、樓房等構成多進院落,吸收了中國北方民俗建筑的優秀成果,是最典型的民俗旅游點。
(2)第一海水浴場
坐落于市中心東海岸,全長1070米,沙灘面積6公頃沙細灘平,設有沖水設施,可容納30000人同時活動,陸地有海濱廣場,海上有芝罘島、崆峒島作屏障,為天然優良海水浴場。
(3)煙臺市博物館
原為福建會館,又稱天后行宮,由福建船商捐資1884年始建,1906年竣工。會館結構典雅,雕飾精美,具有閩南建筑的獨特風格。由山門、大殿、后殿、戲樓和東西廊廡五部分組成有。棟枋梁柱之間的以神話傳說、民間故事、歷史人物為題材的木石雕刻巧奪天工,匠心獨具,具有極高的藝術性。現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張裕酒文化博物館
張裕葡萄釀酒公司是由南洋富商張弼士先生于1892年在煙臺投資創辦,清朝重臣李鴻章簽發執照。1912年孫中山先生為張裕公司親筆題贈“品重醴泉”。1915年張裕公司的白蘭地、紅葡萄、雷司令、瓊瑤漿榮獲“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金質獎章和最優等獎狀。1987年國際葡萄、葡萄酒局命名為亞洲唯一的“國際葡萄、葡萄酒城”。百年地下大酒窖和酒文化展廳,展示了中國民族釀酒工業的百年輝煌歷史。
(5)芝罘島
橫亙于市區北部海面上,又稱芝罘山,主峰高298米總面積10平方公里。三面環海,南面連陸,是我國最大、世界最典型的陸連島。主要旅游資源有天然形成的月牙灣、婆婆石、石門春波;有經海風、海浪多年侵襲形成的海蝕礁、海蝕洞;有陽主廟、射魚臺。島北崖壁陡峭,怪石嶙峋,島南山坡平緩,林木蔥蘢。傳說秦始皇東巡三次登臨芝罘島,留下千古遺跡。
(6)蓬萊閣
坐落于蓬萊城北瀕海的丹崖山巔,為中國古代四大名樓。與彌陀寺、龍王殿、子孫殿、天后宮、三清殿、呂祖殿等構成古建筑群。丹崖拔海而起,通體赭紅,蓬萊閣與浩茫的碧海相映,時有云霧繚繞,傳說八仙過海的故事就出自于此。主要景觀有“仙閣凌空”、“海市蜃樓”、“獅洞煙云”、“漁梁歌釣”、“日出扶桑”、“晚潮新月”、“萬里澄波”、“萬斛珠璣”、“銅井金波”、“漏天滴潤”等十大勝景。
(7)蓬萊極地海洋世界
蓬萊海洋極地世界,是亞洲最大的海洋世界,總投資4.6億元,展示面積5.28萬平方米,這里匯集了北極熊、白鯨、海豚、海獅、海豹等世界各地近千種海洋生物,擁有世界最大的圓柱缸、亞洲最大的熱帶雨林、國內最大的海龜館、鯊魚館,以及極地動物館、海底世界、水下劇場、海豹館、科普館、海豚海獅表演館等多個場館。
(8)八仙渡海口
八仙渡海口位于海水浴場東側海中,西與蓬萊遙遙相望,是根據八仙過海神話傳說填海造地新建的景區,造地面積3.3萬平方米,空中俯視形似丫腰葫蘆。南部外墻設計為游龍起伏脊,龍首位于正門兩側,墻體內側嵌有甲子神、日游神、夜游神及生肖圖案等漢白玉浮雕70余方。
(9)南山旅游風景區
南山旅游風景區是國家首批授予的187處aaaa級景區之一,它位于山東省煙臺市龍口市境內景色秀麗的盧山之中,景區內的南山禪寺、香水庵、靈源觀、文峰塔、南山古文化苑等景點均系晉、唐、宋、元、明、清代遺跡,千年古剎,可謂圣地重光,更添新顏。古建筑群中的亭榭廊塔,山林水系,依山構造,古樸典雅,迤邐壯觀,氣勢宏偉。
煙臺美食情報
1.煙臺燜子
煙臺燜子是獨具特色的風味小吃。相傳一百多年前,有門氏兩兄弟來煙臺曬粉條,有一次剛將粉胚作好,遇上了連陰天,粉條曬不成,面胚要酸壞,情急之下,門氏兄弟將鄉親們請來用油煎粉胚,加蒜拌著吃,吃后異口同聲說好吃,有風味。于是便幫門氏兄弟支鍋立灶煎粉胚賣,人們都說好吃,但問此食品叫什么名,誰也說不出。其中一智者認為此品是門氏兄弟所創,又用油煎燜,就脫口而出叫“燜子”。煙臺燜子從前多在街頭小攤經營,1998年開始搬進了大雅之堂,并由名吃認定會認定為煙臺名吃。
2.福山拉面福山拉面(又稱福山大面),已有二三百年的歷史,被稱為中國四大面之一。福山拉面分實心面、空心面、龍須面三種。實心面又分圓形、扁形、三棱形三種20多個規格,面鹵分大鹵、溫鹵、炸醬、三鮮、清湯、燴勺等十幾個品種,條形與面鹵的配制有一定的講究,一般濃汁配粗條、清汁配細條、炸醬配扁條。空心面是將面條運用特殊工藝手法,拉出中間空心,兩頭透氣的燈草式的面條。龍須面則是將一根面條用高超的拉面技術,拉成2048根細如發絲的面條,真可謂技藝精湛、巧奪天工。福山拉面由于工藝性強、口感好、品種多,不僅在國內負有盛名,在海外也享有盛譽,至今韓國、日本、美國等中餐館仍掛著福山大面的招牌。
3.蓬萊小面與福山大面相對應的蓬萊小面,也是久負盛名的風味小吃。它用與福山拉面相同的拉面技術,拉出勻條,用煙臺名產加吉魚作鹵,以其面胚少、鹵汁多而有別于福山大面,又以其清鮮味美、風味別具而自立特色。
系蓬萊傳統名吃,歷史悠久。面條為人工拉制(抻面,當地俗稱“摔面”),條細而韌,鹵為真綢(俗稱加吉魚)熬湯兌制,加適量綠豆淀粉,配以醬油、木耳、香油、八角、花椒等佐料,每碗一兩,具有獨特的海鮮風味。民國時期,傳人衣福堂制做的蓬萊小面遐邇聞名(俗稱“衣福堂小面”)。衣福堂祖籍棲霞,13歲學廚,自營過挑擔拉面,與人合開過兼營小面的飯店,1945年自營“衣記”飯館。他制做的小面用料和做工極其考究,故供應量不大,每晨僅售百碗,以其做工考究、味道鮮美遠近聞名,常有外地客商因吃不上衣福堂小面而引為憾事。建國后,蓬萊大小飯店早餐多有經營,中高檔賓館亦以之待客,每晨銷售量3萬余碗。
4.鮮魚水餃煙臺的鮮魚水餃,具有鮮嫩、個大、餡多、皮薄的特點。鲅魚、牙鲆魚都是入餡的佳品。所謂鮮嫩,即魚剛獵獲不久,甚至切成的魚塊還在活動。將切碎的魚放入醬油、蔥花、姜末等調料攪拌,叫“透味”。在和餡時,要兌適量的水攪勻,這樣的水餃才夠鮮嫩。實踐證明,魚餡餃子最喜韭菜,它的辛辣味,可使魚味更鮮。鮮魚餃子皮兒,搟得精薄,幾乎透出餡來。包時,因皮制宜,皮兒大,餡兒塞得飽滿,往往捏不嚴餃子邊,即使露了餡也混不了湯,它就像裹著一層薄皮兒的大魚丸子。大的水餃,一碗多則五六個,少者三四個,吃飽了,舌尖似乎被鮮得麻木了。所以,吃鮮魚餃子多用搗碎的大蒜配以醋、醬油、香油做調料,以利解膩、清口。
5.開花饅頭
又名“白銀如意”,指蒸熟的饅頭個個似白牡丹,故名“開花饅頭”,它是煙臺傳統面食品種。相傳,開花饅頭是由元朝洛陽東鄉馬家里員外的家廚發明的。那時,明太祖朱元璋還在馬家作雜工,吃過這種饅頭。以后他當了皇帝,要御廚制作,御廚不會,經朱元璋的夫人——皇后馬家小姐指點才做出來。后來福山廚師入宮,學得此法,傳回老家,流傳于世。風味特點:色澤潔白,香甜松軟,頂部開花,形似白牡丹。
6.盤絲餅
盤絲餅是在抻面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精細面食品,是山東的傳統面食品種。清末薛寶辰的《素食說略》中,對用福山拉面制作的盤絲餅有詳細說明。
將面粉放入盆內,加適量水、堿、食鹽和成軟硬適宜的面團。用抻面的方法拉成11扣面條,順絲放在案板上,在面條上刷上香油,每隔7.5厘米將面條切成小坯。取一段面條坯,從一頭卷起來,盤成圓餅形,直徑約4.5厘米,把尾端壓在底下,用手輕輕壓扁。放入平鍋內慢火烙至兩面呈金黃色成熟即成。食時,提起餅中心的面頭處,把絲抖開,再散放盆內,撒上白糖。風味特點:面絲金黃透亮,酥脆甜香。
7.寧海腦飯
寧海(今牟平區)腦飯始創于1927年,以其制作精細,味美可口而聞名于膠東,因此膠東流傳有“文登包子,福山面,寧海州里喝腦飯”的民謠。舂小米淘洗干凈,用清水浸泡回軟,放水磨中磨成漿,用潔布包住過濾,放鍋內熬至粘稠盛盆內待用。大豆洗凈,用清水浸泡回軟,放小磨中磨成漿,放鍋內加食鹽鹵月攢成嫩豆腐腦,揭去豆腐皮,倒入小米粥盆內成腦飯,盛若干碗。菠菜洗凈切成段,與豆腐皮一起加香油炒熟,放在腦飯上面,食時加食鹽、辣椒醬、腌雪里紅拌勻即成。風味特點是鮮嫩香辣,味美可口。
8.黃縣肉盒
黃縣肉盒,明末清初問世,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素以肉多菜少,色澤金黃,餡鮮汁多,皮酥脆香不粘牙而聞名齊魯。風味特點:色澤金黃,餡鮮汁多,皮酥脆清香。
9.糖酥杠子頭火食
據有關史料記載,清朝末年,山東濰縣城西留飯橋一帶鄉村流行制作一種火食,這種火食和面時加水甚少,用手揉不成團,只好在面板上用木杠壓制,當地人遂送其雅號“杠子頭火食”。后來,這種火食的制作方法流傳到榮成石島一帶漁村。由于杠子頭火食冬不甚涼、夏不易餿、口味甘甜、耐于貯存,是漁民出海打魚攜帶的理想食品,因此很快流傳開來。但后來漁民們發現,杠子頭火食經海風一吹,變得又干又硬,難以下咽,于是聰明的漁民在制作時加上油和糖,即成為糖酥杠子頭火食。這種火食又酥又甜,不變硬不易餿,成為漁民的出海必備食品。
煙臺出行小帖士
煙臺地處膠東半島,境內丘陵綿延,溝壑交錯,河流眾多,其北部和南部瀕臨渤海和黃海,雖然屬于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但受海洋氣候影響較大,空氣濕潤、氣候溫和。因此,除卻氣溫較低的冬天外,其它三季(4月~11月)均可成為出游度假的最佳選擇。
春季游煙臺:4月的煙臺,連阡接陌的梨花,如皚皚白雪,似渺渺輕煙,漫步于梨花叢中,徘徊于梨樹下,使人飄飄若仙。5月的煙臺更是遍地萬紫千紅,絢麗多彩,花香四溢,沁人心脾。
推薦景點:毓璜頂公園、昆崳山、牟氏莊園、 蜆河公園等。
相關節慶:昆崳山踏青節,以及萊陽梨花節、萊州月季花節
夏季游煙臺:此時的煙臺,大海碧波萬頃,沙灘細柔潔凈,林帶郁郁蔥蔥,山水林灘相映成趣。不僅有清涼的海水浴場、鮮嫩的美味海鮮,還有海市蜃樓的奇觀,令人流連忘返。
推薦景點:長島、屺姆島、養馬島、金沙灘、海陽萬米海灘浴場,蓬萊閣,海洋極地世界等地方。
關鍵字: 絲綢之路 養馬島 旅游勝地 海岸線 秦始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