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區旅游概況
廟前街,既不算長,約有280余米,又不甚寬,僅八米左右,更沒有什么高樓大廈和別致的新型建筑,絕大部分是四合小院——北方傳統的民宅。但是,它的成街歷史卻較為古老,在太原的諸多街巷中頗有些名氣。
其街之北端,是太原古城中規模最大的關帝廟,俗稱“大關帝廟”。廟門與街巷直對,此街恰處廟前,故名“廟前街”。
明清之際的太原城,廟寺觀庵,不下百余座之多,僅關帝廟就在20座以上。據《陽曲縣志·卷一·輿地上》所載:“關帝廟在城共有二十七座。”在這27座關帝廟中,歷史最久的當屬校尉營的古關帝廟,而規模最大者,建筑最雄宏者,則非廟前街之大關帝廟所莫屬。
關帝廟,又被稱作“武廟”,同文廟相對稱。明以來成為我國城邑建筑中不可缺少和偏廢的祀廟。在太原這個崇尚武術的北方軍事重鎮中,更受到傳統的青睞。
關帝廟,顧名思義,供奉的是關帝圣君,即三國名將關羽。廟前街的大關帝廟,因其規模宏制,所以明清以來,官方舉行祭祀大典時,都在此進行。據載,所祭“與文廟同,祭品牛一、羊一、豕一、帛一、登一、(钅刑)各二、籩豆各十”。祭日為每月朔(初一)望(十五)。
關于廟前街大關帝廟的創建原因,查無記載。但是,卻流傳著一個民間傳說。
相傳,北宋初年,今太原市原為北漢國陽曲縣的一個屬鎮,叫做唐明鎮。宋太平興國四年,宋滅北漢后,火焚水潴晉陽城。宋將潘美便以唐明鎮為依托,在這里新建太原城。但是,不知何故,東、南、北三面的城墻都很快筑成,唯有西城墻,屢建屢崩,塌毀多次,怎么也弄不成。為此潘美愁得食不甘味,坐臥不安。
當時,北漢新歸趙宋,晉陽古城已毀,遼兵虎視耽耽,時刻尋機南侵,太原城西城墻能否建成,性命攸關。
就在這時,關羽在云中顯圣,跨其赤兔馬在城西跑了一遍,然后指其馬跡說:“緣此馬跡筑版,城可成矣。”言畢,遂煙消云散,不知所蹤。
兵士匠工們立即緣著馬跑過的痕跡,重新興土動工,夯基砌筑。果然,事半功倍,工程迅速,再無崩毀。
太原新城告竣后,人們為了感謝和紀念關帝圣君的點化,遂在城內建筑了這座大關帝廟。年節之際,祭祖供奉,奉若神靈。
后來,在抗金的戰斗和抗元的戰斗中,大關帝廟多經兵火摧殘,幾度頹傾。但是,每在戰后均很快修復,所以傳流了下來。
今日的關帝廟,雖然辟做廟前街小學,但是,其主要的建筑和古樸的風貌,還是基本保存了下來,仍顯現著當初的端倪。近年以來,它被列為太原市文物古建保護單位之一,有關專家曾多次呼吁保護修葺關帝廟,但在1998年九月,關帝廟主殿不幸失火,將屋頂燒塌,僅存主體。
關鍵字: 關帝廟 四合小院 太原市 廟前街 松江區 校尉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