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臺第官宅博物館
月湖十洲自穴以來為官宦學士首選的居住、講學之地。位于偃月堤邊的銀臺第,建于清道光三年(1823),主人童槐曾任江西、山東按察使,后改任通政司副使。按察使別稱臬臺,通政司別稱銀臺,故童宅有“臬臺第、“銀臺第之稱。童槐之子童華以禮部右侍郎入南書房行走,為光緒皇帝的老師,童宅又被視為“帝師故居。童氏先世為浙江義烏人,南宋始遷于鄞之梅園建岙,明洪武間遷郡城月湖西岸,萬歷間再遷于醋務橋南,為宋時紅蓮閣故址。童槐(1773-1857)幼時,家業零落,六歲父母雙亡,然性耽劬學,發憤讀書,中嘉慶十年進士,走上了“學而優而仕的道路,家道遂中興。道光三年,復造屋于原址,稱“今白華堂。其子童華、其孫童祥熊分別中道光十八年、光緒九年進士,有“一門三進士之謂。銀臺第坐北朝南,面向月湖,現中軸線上有門廳、大廳、正樓、后堂等建筑,東西兩側有廂房、書樓,占地面積約2300平方米。建筑格局規整,布置合理,用材考究,裝飾具有濃郁的地方風格,是寧波城區內清代中晚期官宦住宅的典型。銀臺第的主體建筑在月湖歷史文化景區一期建設工程中得以完整保留,并按原貌修復。現通過繩武堂(主廳)、今白華堂(祭祀廳)、書房、議事廳、家塾、宴席廳、雅玩室、沐浴房、繡房、臥房、佛堂等的場景式陳列,以全面反映這一時期官宦學士人家的生活環境、家居藝術和蘊含的社會性與社會關系,為我們了解中國古代官宅建筑藝術、清代家具藝術、官宦人家的生活及內在的文化價值提供實例,從而加深對中國歷史的認識。
關鍵字: 一時期 博物館 建筑藝術 性與社會 按察使 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