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州天童風景名勝區
天童寺景區是一個以森林、寺廟、奇石、云霧、溪瀑等構成的風景名勝區。天童寺位于鄞州區太白山麓,以quot;東南佛國quot;著稱于世,是日本佛教曹洞宗的祖庭。天童寺四周群峰疊翠,殿宇金碧輝煌,其規模之恢弘,建筑之精美,為國內罕見。天童森林公園莽莽蒼蒼的林海,豐盈的植被以及千姿百態的森林景觀受到歷代文人墨客的青睞。天童寺掩映于太白山麓的茂林修竹間。相傳晉永康年間,僧人義興云游至此,結茅誦經,玉帝命太白金星下凡化為童子侍候供奉,遂有太白山和天童寺。唐至德二年,寺從古天童徙至今址,歷經毀建,今仍規模宏偉,有殿、堂、樓、閣720余間。天童寺群山環抱,古木參天,其中著名景點稱為天童十景。天童名勝十景深徑回松舊時自小白嶺起古松夾道,宋王安石有“二十里松影若城稱。俗稱萬松關。小白嶺上建五佛鎮蟒塔,傳說有鐵蛇作祟,佛以石饅頭誘之,鎮于塔下,俗稱鐵蛇關。今嶺上偶可拾得石饅頭,珠冠形,徑約20厘米,外層白色,內為褚色物質,如餡。今嶺上塔猶存,重植古松徑一條,約10公里,有伏虎亭、古山門和景倩亭隱于松濤間。深徑兩側,世稱千年云松。鳳崗修竹寺東有青鳳崗,山腳幽徑,鳳尾修竹婆娑蔽空,傳說曾有鳳來儀,乃名。盛夏涉此,清涼沁人。西澗分鐘寺西有澗,又稱羅漢溝,苔滑林深,流水淙淙,有千年古藤鉤掛兩岸,稱羅漢藤。夜闌人靜,梵鐘鳴響,越澗至靈瓏巖,有回聲反傳,似兩岸各鳴鐘聲,地以澗分。雙池印景寺有內外萬工池,舊為放生池。池水清澈,游魚可數,碧瓦朱檐倒映池中,有入桂宮之佳趣,傳說曾有觀音現世于玲瓏巖,為雙池倒映,平添一層神奇色彩。 清關噴雪清關橋引雙池水,溪流橫溢,瀑布飛濺,似雪噴涌,遂成勝景。傳說有青蛇盤亙,與萬松、鐵蛇合稱天童三關。玲瓏天鑿玲瓏巖為太白支脈,巖壁危立千仞,奇石嶙峋,古木蔥蘢,王安石游天童時于此聽猿啼。由寺西循徑而上,過六角亭、貞壽橋、甲壽泉、甲壽坊到盤陀石,扶醉步百級,即到玲瓏巖,上有觀音洞水月亭。東谷秋紅太白山東谷舊時楓林向晚,至深秋,葉紅如血,壅塞山谷,似霞似荼。四周青山中,裹挾紅楓,景色如畫。太白生云寺旁太白山為鄞東第一高峰,晨昏嵐靄繚繞;陰雨云霧如蒸,清風拂云,穿壑出岫,猶如青峰吐云,有漫舞鮫綃之姿。南山晚翠古山門前,有南山如屏,晴日黃昏,夕陽映照,翠色愈濃,其時游人乘興而歸,意外又見一景,別有一番滋味。平臺鋪月寺內藏經閣前有石砌曬經臺,開闊平坦,宛如玉臺,浩月臨空,青光鋪地,其實四圍重山迭屋厚重如寮,滿臺銀輝則突兀光明,幽境中別具一番圣潔。此外,唐代的獅子柏,明代的羅漢藤,似從天而降的覺磐石都各具特色,天趣自成,為名剎增添古色天聲。天童森林公園以太白山的玲瓏天鑿、東谷秋紅、南山晚翠、太白云生等勝景為基礎,1981年,林業部與縣林業局聯營,建立森林公園,占地333公頃,是全國三在森林公園之一。園中林木茂盛,多采原生態植被。樹多合抱,亭皆古樸,集原始野趣與園林精巧于一體,園中石徑橫斜,沿途有聽濤亭、觀音洞、水月亭等十余處景觀,各有傳說底蘊。新建有太白樓餐廳、玲瓏閣招待所。
關鍵字: 名勝區 天童寺 太白山 林業部 森林公園 觀音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