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萬松書院
千百年來,《梁祝》故事經過了歷代作家和民眾的不斷修改和再創造,雖然quot;異文quot;很多,但其母本早已定型:quot;喬裝求學quot;、quot;草橋結拜quot;、quot;同窗共讀quot;、quot;十八相送quot;、quot;樓臺相會quot;、quot;哭墳化蝶quot;等主要的情節始終未變。不同版本的故事只在首尾情節、發生地點及時代背景上有些變化,其歌頌自由愛情的主題亙古未變。據不完全統計,梁祝讀書處在全國有5處、梁祝墓有9處,在寧波鄞縣還有1處梁祝廟。人們都愿意相信美好的傳說曾經發生在自己的家鄉。
最早將quot;梁祝quot;故事與萬松書院結上關系的是創作于明末清初的《同窗記》中,是寓居杭州的著名劇作家李漁所創作的。李漁在他的作品中處處突現出鮮明的杭州地域特色,如梁祝分別從家鄉(會稽、上虞)渡錢江在草橋門偶遇而義結金蘭;在當時杭州最著名的書院萬松書院同窗共讀。三年后,分別時,沿著長長的鳳凰山古道送別。作者把固有的書院、山川、草橋、長亭等都編織在故事之中,增添了故事的說服力和渲染力。所以,近代的許多電影、電視都是根據這個版本進行改編的。
美麗的傳說使肅穆的書院有了人情的溫馨,書院使虛無的故事有了真實的背景。2002年重建萬松書院時,策劃者意識到梁祝傳說與書院文化的結合有著不可估量的價值,但若把握不好又會使兩者相互侵擾,造成景區建設的定位失誤。因此初期的規劃中,quot;如何使梁祝故事不著痕跡地融入到景區建設中去quot;被列為建設的首要課題。在多次召集有關方面專家座談論證后,決策者認為要做好這篇文章首先要掌握quot;度quot;,即:萬松書院即要體現古代書院教育的歷史及其文化內涵,又要充分利用梁祝故事這一不可多得的民間文化遺產。但兩者有主次、虛實之分。書院的文章要做實做足,quot;梁祝quot;傳說則盡量虛化淡化,從而使兩者相互映襯、相得益彰。
地址
地理位置:位于鳳凰山上北萬松嶺上
交通
可乘808路或y6線到長橋站下來
門票及開放時間
10元
7:3017:30
關鍵字: 萬松書院 書院 杭州 浙江 浙江嘉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