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有傳奇色彩的崆峒武術
崆峒武術
從有關崆峒武術的相關史料看,武術與崆峒山有關的就是宋·《續資治通鑒長編》。記仁宗慶歷時,葛懷敏定川砦之敗,西夏之兵南下搶劫,崆峒山的僧人法淳等師徒曾在崆峒山保護了附近的群眾及御書院,朝廷賜法淳等人紫衣。這是惟一的根據。以后崆峒山數起數落,明初已很荒涼,初為西德王所有,以后轉給韓王才有大規模的修建。清代王輔臣之亂以后,龍門派進入崆峒山,才由僧轉道,而在各代換代之際,遺憾的是對崆峒武術再無傳載。
崆峒武術
崆峒武術作為中華武術的一個流派,曾頗為盛行過,然而其有關歷史淵源、內容特點、拳緣關系與拳承所及,由于歷史的變遷和崆峒山幾遭劫難,這方面的專著遺文極少,只能從有關的歷史資料中撿到片言碎語,很難反映出崆峒武術在歷史上或某一個時代的全貌和詳細情況。 真正的崆峒武術應源于崆峒山下,涇河兩岸,隴東大地。
崆峒武術
流傳自今的五大門派十二個拳種,三百多個武術套路,各有師承,名人輩出。 據宋代鄭文寶《蕭關議》載:“高嶺崆峒,山川險阻,雄視三關,控制五原”。崆峒山一代兵家必爭,自古以來在山下發生過多次戰爭。晉太元十九年,符登與姚興戰斗,引兵馬入屯山;五代十六國時期赫連定居平涼,攻于可蘭(現在的寧夏);唐劉昌和后唐段秀實守彈箏峽,拒吐蕃,都是為了在軍事上取勝而借助這一天險的。李白“世傳崆峒勇”,杜甫“崆峒足凱歌”就反映了崆峒山一帶世為顯武之地。
崆峒武術
有碑文記載的當數崆峒區白水大潘和白廟賈家洼,在清乾隆年間出過武舉。因同治年間西北回民暴動,史料毀于一旦,現無詳細資料可考。但白水大潘武舉傳人朱文芳(因排行老五,后人稱朱老五),1956年在北京參加全國武術觀摩會獲優秀傳統項目獎,其徒潘生龍、劉長有現在平涼授徒頗多。賈家洼武舉傳人賈萬忠,解放后在平涼授徒眾多。
崆峒武術
近百年來,崆峒武術的內涵和外延都發生了質的變化,它不僅包括崆峒山道家留傳下來的武術套路,而且還包括近百年來傳入平涼的查、華、花、炮、洪、紅、陳、楊、吳、孫太極拳,還有近30年傳入平涼的通背、劈掛、翻子、八極、八卦掌、形意拳。 道光同治年間,在社會較穩定,經濟逐步繁榮的情況下,一些武術家不拘于在本地傳藝,而且到各地學習交流傳藝,有些來到平涼授徒。陜西涇陽人王復盛,擅長拳腳,串子(擒拿),其孫王麟武10歲習武,1956年又拜崆峒山韓道士為師,學得猴拳、棍術、鞭桿各一套。
崆峒武術
民國初,從河南桑坡來平涼定居的回族拳師郭景華,丁鴻奎老拳師,精查拳、槍術、刀術,技擊、散打,武功精湛。陜西涇陽人楊振綱擅長棍術。陜西人王耀東精通紅拳、炮拳、棍術,在平涼授徒頗多。 抗日戰爭前后來平涼定居的有河南桑坡回族拳師馬恒福、馬培文、白良青;甘肅臨夏人居世安;陜西西安人童天祥(回族)。特別是馬恒福、居世安、童天祥3位老先生武藝精湛,武德高尚,為發展崆峒武術做出了杰出貢獻,已被列入中華武術名人錄中。 馬恒福擅長查拳、炮捶、技擊,套路內容完整豐富,其中包括基本功十路彈腿,查拳十路,炮拳十五路,槍、刀、劍、戟、斧、鉞、鉤、叉、鞭、锏、錘、耙等兵器及徒手,器械對練。
崆峒武術
集體演練套路各為十路,演練起來結構緊湊,剛勁有力,瀟灑大方。 居世安擅長紅拳、六合燕青拳、槍術、棍術,尤其陳式太極拳小架,得河南溫縣陳家溝名師陳鴻烈真傳,演練起來剛柔相濟,美觀大方。 童天祥擅長華拳、花拳、劍術、棍術,80余歲時表演一套八仙拳,惟妙惟肖,出神入化,其中高難動作朝天瞪,單雙叉十分到位,令人折服。 3位老先生來平涼定居,一生授徒眾多,為崆峒武術增添了新的活力。同時,在平涼授徒傳武的,除前面提到的外,還有蘇寶珊、魏琦、張學義。
崆峒武術
抗日戰爭時期是平涼武術向前發展的一個轉折點,它為崆峒武術的發展奠定了新的武學內容,近30年在平涼傳授武術的有潘生龍、劉長有、童世英(回族),孫聯英、馬明星(回族)等,授徒眾多。頗有建樹的為童世英、孫聯英、馬明星(回族)。 經初步調查統計,今天的“崆峒武術”內容包括崆峒山道家流傳下來的武術套路和北派武術的12個拳種(查、華、花、炮、洪、紅、通臂、通背、八極、太極、形意、八卦掌),300多個武術套路,深受群眾喜愛。較為流行的套路有60多個。徒手有彈腿、二、四、五、九路查拳、少林捶、八步轉、八仙拳、三路花拳、落花拳、六合拳、通背拳、燕青拳、小洪拳、大洪拳、關東紅拳、劈掛拳、翻子拳、八極拳、形意拳、八卦掌、陳式小架、大架太極拳、楊式太極拳等。棍術有二、三、四路查棍、神槍棍、八虎棍、進山棍、四門棍、四明棍、西域條子棍、水箱條子棍、盤龍棍、鐵牛棍、蒲曇棍、子棍等。刀術有二、三、四路查刀、青龍刀、六合刀、劈掛刀、滾躺刀、雙刀等。劍術有二、四路查劍、青萍劍、龍行劍、串龍劍、青龍劍、雙劍、陳式太極劍、太極十三劍等。鞭桿有白虎鞭、黑虎鞭、黑虎出洞鞭、紫金鞭、換手鞭、纏海鞭等。槍術有鎖口槍、五虎斷門槍、高家槍、趙家槍、梨花槍、金槍、六合槍等。軟器械有二節棍、三節棍、九節鞭、流星錘、繩鏢。在農村還流行有大連枷、小連枷、雙連枷等。對練有四、五、九路查拳對解、單雙刀進槍、棍進槍、雙拐進槍、樸刀進槍、板凳進槍、槍進槍、棍打醉漢、對刺劍等。
關鍵字: 八卦掌 崆峒山 崆峒武術 御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