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王寨看闖王用兵之道
闖王寨
李自成當年在晉陜峽谷東渡黃河,留下一座曾作屯兵之用的闖王寨。這座闖王寨現位于山西省柳林縣黃河三峽母親峰景區,吞吐著歷史煙云,向前來朝拜的天下游人訴說著無盡的滄桑。 步入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闖王寨,看著石壁上刻下的天下第一“闖”字(大約50平方米)與闖王當年練箭在石頭上留下的諸多箭孔,望著一石柱天的闖王點將臺,令人感慨唏噓,如同步入時光隧道,一下子就踏入了明末的歷史視野。
闖王寨
一個樸實而彪悍的陜北農民,在那個哀鴻遍野、民不聊生的年代,演繹了一場聲勢浩大、席卷華夏的農民戰爭,雖功敗垂成,但光照千秋,留給后世以說不盡的話題。 李自成在歷史上絕對是個異數,是靠起義當上皇帝的惟一的農民。歷代開國皇帝中,只有劉邦、朱元璋和他一樣出身寒微,但劉邦起事前是秦末的一個基層小干部,朱元璋則是僧界一侶。
闖王寨
此二人均非真正的農民身份,再者他們的起義綱領中為農民爭取利益的色彩亦不濃。而李自成呢,不僅自己是地地道道的農民,而且作為農民的代言人,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均田免賦”的偉大戰略綱領,頗受農民愛戴,“家家開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的歌謠傳遍神州各地。
闖王寨
農民也能當皇上,泥腿子照樣可坐天下,李自成為千百年來的億萬農民爭足了面子。正因為他擁有這樣獨特的歷史視角,后世的研究者們尊他為千古農民第一人、世界500民族英雄之一、世界15位革命崛起者之一…… 不屈不撓、戰斗到底是李自成出類拔萃的特點。好幾次慘烈的戰爭中,他都幾乎是全軍覆沒,一次只剩下劉宗敏、李過、高一功等18人,又一次只剩下50多人,換作別人早就玩完了。
闖王寨
可李自成憑著堅韌不拔的意志,竟一次次咸魚翻身,東山再起,卷土重來,最后擁軍百萬,宣告了大明的滅亡。從這個角度講,項羽就沒法和他比。 李自成的另一顯著亮點就是品質特好,連《明史》都不得不如此記載他:“不貪財利,不好酒、色,脫粟粗糲,生活簡樸,與其下共甘苦。” 毛澤東早在1935年延安時期,就多次閱讀了長篇歷史小說《永昌演義》(李健侯著),并給李自成以高度的評價。
闖王寨
他在給邊區民主人士李鼎銘先生的信中寫到:“秦以來二千余年堆動社會向前進步者主要的是農民戰爭,大順帝李自成將軍所領導的偉大的農民戰爭,就是二千年來幾十次這類戰爭中的極著名的一次,這個運動起自陜北,實為陜人的光榮。”郭沫若先生《甲申三百年祭》的發表,毛澤東予以極大的關注和贊揚。他令延安報紙全文轉載,并印發全黨,作為整風文獻進行學習。
闖王寨
毛澤東在《學習與時局》的演講中針對黨的歷史上經驗教訓,語重心長地說;“近日我們印發了郭沫若論李自成的文章,也是叫同志們引以為鑒戒,不要重犯勝利時的錯誤。”1949年3月,毛澤東帶領黨中央從西北坡進入北京時,說我們這是進北京趕考,我們不做李自成! 李自成功敗垂成,是一個悲劇英雄,但他卻以其血的教訓啟迪和教育了后來的執政者和革命者,無論在任何時候都要注重農民政策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絕不能驕傲自滿,絕不能不居安思危。只有這樣,政權才能得到鞏固,社會才能長治久安。
闖王寨
他無疑是歷史文化的珍貴遺產,從這點上來說,也是其他歷代起義領袖無法可比的。 李自成的神秘在其身后顯得更為突出,他的死亡至今眾說紛紜。有說李自成被殺的,有說李自成出家為僧的。第一類說法又可以分為9種:(一)順治二年五月被害于通山九宮山;(二)順治二年九月被害于通城九宮山;(三)在真定下中箭,過固關而死;(四)李自成的部下縛送吳三桂,被碎剁三日而死;(五)病死于黔陽;(六)死于江西寧州;(七)被江西新昌農民擊殺;(八)為湖廣與國洲人寸磔于西塞山;(九)被農夫殺于宿松。第二類說法又可細分為5種:(一)順治九年到湖南石門縣夾山寺為僧,并在幕后秘密指揮大順軍余部聯明抗清;(二)在黔楚之交的某寺為僧;(三)湖南益陽白鹿寺為僧;(四)五臺山為僧;(五)遁入空門后無所作為遂赴貴州正寧縣并死于此地。 眾多的說法的結果,就是產生了眾多的紀念李自成的旅游景點,供后人去憑吊。這是李自成自己都未曾料到的對歷史與社會的又一重大貢獻!
關鍵字: 九宮山 晉陜峽谷 闖王寨 黃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