縉云正月十五鬧元宵
縉云人把正月十五稱作正月半,且在上古以來就形成鬧月半或鬧元宵的傳統。初一剛過,大家就興高采烈,忙著操辦元宵節鬧花燈的各項準備工作。如板龍,以 1 丈 2 尺長、 18 公分寬、 8 公分厚的龍板為一節,而且要上等的松木做成;龍殼要上等的毛竹,劈成很細很薄的條子,用貯麻扎好,糊上透明的紙,最后請有相當水平的美術藝人上彩,一條以假亂真的龍就創作成功了。正月十二正式開迎,迎前要祭拜,上燈起龍,一條板龍由龍頭、龍身、龍尾組成,長的有 300 節,短的 100 多節,每節 4 人扛,龍頭要 16 人抬著,搖頭擺尾,前面四面大鑼,樂隊開路,龍珠滾動,排燈兩立,長龍緊追不舍,時而是一條長龍,時而是一條盆龍,燈光閃爍鞭炮齊鳴,好一場熱鬧景象。天天從下午 3 點出發,晚上十二點返回,到正月十六晚上結束,要將龍撕碎,將龍板歸房以待明年重用。板龍出迎了,抬閣、走馬燈、秧歌隊、八仙隊、獅子隊也出發了,大街小巷的迎、觀看的人,擁擠在道的兩邊,鑼鼓聲、鞭炮聲、喝彩聲、響切云天。
關鍵字: 傳統 縉云 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