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集美嘉庚文化蘊含的足跡
龍舟比賽
龍舟池
1950年,陳嘉庚先生結束了在海外長達60多年的生活,告別了三代骨肉親人,只身回國定居,繼續為集美學校和廈門大學的興辦、為祖國的教育事業貢獻余力。此時,他就開始全面規劃建設家鄉的宏偉藍圖,聞名中外的集美鰲園和碧波蕩漾的龍舟池(外池)即是在這期間規劃籌建的。
1953年,他親自督造龍舟10艘,組織村民和師生進行正規訓練和劃船技術。
為提供良好的競賽場地,1955年,陳嘉庚先生親自選址,在臨海風景優美之處,開辟了一個規范的大龍舟池。龍舟池寬300米,長800余米,可設航道8-10條,池周、池心建有“啟明”、“南輝”、“長庚”和“左、右、逢、源”七個星亭,皆是根據集美流傳的民間傳說設計并命名的,龍脊鳳檐,雕梁畫棟,朱繞翠環。
1955年以后,龍舟池外池已基本完工,據參加比賽的集美村民回憶,長800米的龍舟池要劃槳1600次才能到達終點,每劃一次船槳約前進0.50米。從此,集美學村龍舟賽幾乎年年端午節在此隆重舉行,舉辦龍舟賽除了追思屈原、紀念屈原外,還特別是倡導“誠毅”精神,一支龍舟隊要爭取好成績,隊員之間必須以“誠”相待、誠心努力,同時必須“整齊劃一”,堅持到底。每年端午節,這里金鼓齊鳴,南曲悠揚,波光水影,人聲鼎沸。陳嘉庚先生曾屢次親臨賽場觀看比賽盛況,每當決賽到最后時刻,也是最精彩的瞬間,陳嘉庚先生的心情也是最激動。他常為冠軍拍手稱快,開懷大笑,也常為失敗者感到惋惜,并予以鼓勵。陳嘉庚先生對龍舟賽事所傾注的心血和熱忱期望,由此可見一斑。
關鍵字: 歷史 嘉庚精神 集美中學 集美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