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市旅游概況
東莞概況
改革開放二十年來,在鄧小平理論的指導下,東莞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充分發揮地理人文優勢,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以科技推動經濟發展。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社會不斷進步,人民物質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二十年來,東莞經濟以平均每年20%以上的增長率蓬勃發展,成為中國經濟發展最快的地區之一。1998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達355.5億元人民幣,人均24000多元,比1980年翻了7番多。工農業生產總值768.25億元,出口總額130.61億美元(海關口徑),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0.27億元。
東莞的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顯著成就。全市已建成了包括公路、鐵路、內河、海上等多種運輸方式的交通網絡和現代通信、電力網絡,公路密度達100.06公里/百平方公里,電話普及率達78部/百人,供電量人均8804千瓦時。
東莞的思想文化建設獲得長足進步。全市已普及高中教育體系,圖書館、博物館、電影院、電視臺、廣播電臺等文化設施日臻完善,醫療衛生保健網絡 日益健全,群眾性體育活動蓬勃開展,城鄉居民人均儲蓄40866多元,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良風美俗進一步弘揚。今天的東莞已基本實現了農村工業化、城鄉一體化,一座繁榮興旺的現代化工業城市正在崛起。在十五大精神鼓舞下,東莞人民正在推進第二次工業革命,以更堅定的步伐邁向新紀。
旅游概況
東莞為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以廣州方言演唱的粵曲、粵劇在東莞有悠久歷史,它是本土民間音樂吸融中原文化,并借鑒西方演奏技巧的產物,現為當地民間流傳最廣的地方音樂和戲劇,東莞素有粵曲、粵劇之鄉的美譽。
東莞的繪畫,受嶺南畫派先驅居巢和居廉的影響,注重寫生,吸收西方素描運用色彩的技法,為嶺南畫派的奇葩。
東莞每年十分隆重地舉行端午龍舟競渡、醒獅藝術、麒麟藝術、荔枝節、中秋燈會、重陽登高、花市、花街等活動。隨著東莞物質生活的豐富的提高,東莞人對傳統文化有著一種自發性的重視的熱心。使東莞的民間文化藝術得到繼承,并且發揚光大,呈現生機勃勃的局面。因此,1958年,東莞被譽為全國第一個“游泳之鄉”;2000年1月,中國龍舟協會授予東莞沙田鎮全國第一個“龍舟之鄉”稱號;道滘被國家文化部譽為“中國曲藝之鄉”、“中國民間藝術之鄉”;東莞石龍鎮被譽為“舉重之鄉”;東莞的石排鎮中坑村和長安鎮被國家有關部門授予“醒獅舞蹈藝術之鄉”,此外,清溪鎮、樟木頭鎮均是聞名中外的麒麟藝術之鄉。
南國紅豆——粵劇
戲劇是流傳最廣、影響最深的民間藝術之一。粵劇在東莞同樣深受群眾的喜愛,著名粵劇大老倌盧啟光等廣東粵劇名家常到東莞城鄉登臺演唱和傳藝。長安鎮業余粵劇團還于2002年赴京在人民大會堂演出大型粵劇《思源》。作客東莞,可不要錯過一睹“南國紅豆”風采的機會。
舞獅(龍、麒麟、鳳)
東莞民間以動物造型的舞蹈豐富多彩,有龍舞、鳳舞、獅子舞、麒麟舞和貔貅舞……特別是獅子舞,技術精湛,演技非凡,揚威四海,長安鎮還被國家體育總局命名為“龍獅之鄉”。每年元宵節,全市數百臺醒獅、金龍、彩鳳、麒麟參加大型群獅賀元宵活動,城內萬人空巷。
賽龍舟
東莞龍舟隊曾多次在香港、澳門、加拿大、新加坡及本地舉行的國際龍舟比賽中奪得金杯。沙田鎮被國家體育總局命名為“龍舟之鄉”。每年從農歷五月初一至十五,石龍及水鄉各鎮區連續舉行一系列龍舟比賽,成為東莞一景。
客家山歌
東莞清溪、樟木頭等鎮的客家人唱山歌早就有名,每逢節日,經常舉行各類山歌表演或比賽,熱鬧非凡。
荔枝節
每年六月底至七月初,正值桂味、糯米糍等優質荔枝成熟季節。東莞各地均以佳果迎接四方來賓,舉行歡慶活動,共慶豐收,共聚友誼。
東坑“賣身節”—“翻身節”—“潑水節”
這是一個從明代起隨時代變遷不斷演變而來的有趣民間節日。相傳明朝萬歷年間,每年農歷二月初二,東坑及附近生活極度貧苦的農民就聚集在東坑村的大榕樹下,等候大戶人家雇傭耕田、打工、雇主看中誰,就用水潑濕被雇者的衣服。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民間的“賣身節”。解放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生活富裕,“賣身節”就逐漸演變成為慶賀美好生活的“翻身節”和“潑水節”。
投訴電話
東莞市旅游投訴電話:0769-2839616
廣東省旅游投訴電話:020-86681163
國家旅游投訴電話:010-65275315
莞城區概況
莞城區處于市區核心,一直以來是全市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有著良好的人文環境,歷史文化底蘊深厚,人才、資金、信息等生產要素集中;商貿基礎雄厚,傳統商業和現代商貿業活力較強;工業企業集中,第二產業底子厚實,同時參與東部工業園開發,為第二產業提供了新的發展平臺。位居東莞市中南部、珠江三角洲東北部,北距廣州50公里,南離深圳90公里,水路至香港47海里,至澳門48海里,處于穗港經濟走廊中間,是廣州與香港之間水陸交通的必經之地。是東莞市委市政府所在地 , 是東莞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區轄面積 13.5 平方公里 , 戶籍人口 15.2 萬人 , 外來暫住人員 9.8 萬人 。莞城區具有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著名的廣東清代四大名園之一——可園座落在這座千年古城 ;具有百年歷史的首批省一級學校一東莞中學、莞城中心小學使這座古城熠熠生輝。
歷史文化悠久
莞城歷史文化悠久,有廣東四大名園之一可園、西城樓和代表東莞人開放、務實精神的金碑亭等久負盛名的文物古跡。
關鍵字: 東莞市 歷史文化 國家體育總局 旅游投訴 沙田鎮 長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