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龍節(賓陽)
開光儀式
時間:傍晚7時
當天傍晚6時40分,從四面八方奔涌到佛光寺開光點的市民與游客,一睹炮龍舞風采,幾十平方米的瓦房內真是人山人海。
只見一條白須巨龍被蓋住雙眼,幾十位警察維護秩序。在佛光寺的窗口,一位阿婆拿著一只雞,等待開光;旁邊的角落香火裊裊,不時有群眾去燒香;許多臺攝像機、照相機早巳等候。
時間到晚上7時。
“開光!”開光師傅大聲說。人群像炸開了鍋,紛紛涌向開光點,使開光處的人群混亂,幾乎失控。兩名男青年舞著子珠和財珠,帶領龍頭靠近窗口開光。拿雞的阿婆用嘴咬破雞的羽冠后,用雞血對準龍嘴內含的龍珠涂血,佛光寺另一位主持撕開遮蓋雞眼睛的布。當龍頭向上仰,阿婆拿雞準備涂龍眼時,站在窗口下面的人群沖到龍頭下面,伸手去抓龍須。白須巨龍的雙眼涂雞血后,高仰著頭轉身離開。“啪啪啪”,鞭炮聲在四面八方響起,巨龍王狂舞,鞭炮聲響徹云霄。
開光儀式結束后,由龍牌、鑼鼓、八音(嗩吶、京胡、二胡、大胡、秦琴、大小鑼鼓、鈸、木魚)等樂器開路,火籃高舉,火把相隨,按事先安排好的線路,在賓陽縣城所在地蘆圩鎮的永武、同仁,楓江、太平、仁愛等11條街道循序漸進。
炸炮龍
時間:晚上,時40分至9時30分轟隆的炮聲震耳欲聾,空氣中彌漫著濃烈的火藥味,火把此刻揮動著,佛光寺前臨浦街已是一片火的歡騰,此時人群在這里歡呼著,不知疲倦的游客伸長脖子望著,生怕錯過每個精彩的鏡頭。
舞龍者頭戴藤帽,身系腰帶,吆喝著赤膊上陣,任由鞭炮在身邊爆炸。炮助龍興,龍憑炮威,18條巨龍時而高昂起頭,向天空噴射出一團團火焰;時而搖擺奔騰,和光彩奪目的大金珠相互輝映。一串串的電光爆竹,驚天動地脆響,為巨龍助威助興。
鉆龍肚
炮龍所到之處,各家各戶都夾道相迎,將事先準備好的鞭炮拿出來燃放。有的家庭一買就是幾十萬頭的鞭炮,從自家4樓懸掛而下,要燃放完這些鞭炮,起碼需要20分鐘。炮龍在鋪天蓋地的爆竹中左右翻騰起舞,給每一戶人家叩頭送福。在當地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就是當這一家的爆竹未放完時,炮龍是不能到另一家去舞的,因此,往往是一個通宵,炮龍才舞過一條小街。
當龍在炮光中游舞時,人們紛紛擠到回廊下,伺機“鉆龍肚”,即從龍的肚皮下穿行。傳說鉆了龍肚能帶來一年的吉祥如意:大人事業有成,家寇美滿;若是年輕的情侶攜手鉆龍,今生定能喜結良緣,白頭偕老。鉆龍肚不僅給人一種在炮聲火光中穿行的刺激感,更因它寄托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舞動的龍身,片刻不熄的爆竹聲,大人、青年、孩子紛紛穿梭在龍身的左右,樂悠悠的,全然忽略爆竹在身邊炸響。
搶龍珠
龍身的每一件東西都代表著吉祥如意:捋下幾絲龍須,系在家畜欄上,能求得家畜無病無瘟;扯一小塊龍皮,可保你今年五谷豐登;最吉祥的是取得龍含于口中的財珠,商人獲得此珠就能生意興旺、財源廣進。所以,引來人們不遺余力地“搶龍珠”,以博得一年的好兆頭。
據當地人介紹,隨后當炮龍行至街尾時,整條龍僅剩下骨架和筋。這時由族中長者指揮人們燃起火堆,奏響八音,把龍投進火中,讓它隨著熊熊的烈火升天,這叫做“送龍歸天”、至此,舞龍就算結束了。人們就著那堆熊熊烈火,架起一口大鍋下了水;米、碎肉、作料等熬一大鍋“龍粥”以慰勞舞龍的勇士,各家各戶的人們也紛紛來分享“龍粥”。據說喝了“龍粥”能消痛去病。這時天也大亮了。
關鍵字: 歷史 賓陽 廣東 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