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興安靈渠
靈渠, 建成于公元前214年, 是我國古代水利工程的杰作。又名興安運河,位于興安縣境內,距桂林市北60多公里。開鑿于秦代,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之一。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后,即發50萬大軍征發嶺南百越民族,秦軍至此“無以轉餉”,于是秦始皇令史祿監工“鑿渠運糧”,修筑了這條溝通湘江與漓江的運河,稱為靈渠。 靈渠分南渠和北渠,全長34公里,整個工程由鏵嘴、大小天平、南渠、北渠、秦堤和陡門構成。鏵嘴是用巨石在湘江中鋪筑成的一個前端尖銳如犁鏵的石壩。使湘江上游的海洋山水南北分派,北渠的水注入湘江、南渠的水注人漓江,分派水量大致是“三分漓水七分湘”。大天平和小天平是兩道石堤,用以調節分派的流量。陡門是水閘,古時靈渠曾建有36個陡門,以升渠道水位,確保船只通行。據記載,當時每天通過的船只約40艘。靈渠設計科學,結構精當,它溝通了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對于維護國家統一,促進嶺南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意義極大。靈渠岸上有三將軍墓和四賢祠,紀念為開鑿和修整靈渠有重大貢獻的三將軍(秦代的張將軍、劉將軍、李將軍)和四賢(秦代的史祿、漢代的馬援,唐代的李渤和魚孟威)。解放后,靈渠多次修整,可灌田數萬畝,現已成為旅游勝地。靈渠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是興安最重要的景點。1、交通:從桂林乘早上8:16分開的2514次列車,9:41可到達興安,靈渠位于興安縣城東南部。2、其他:靈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是與都江堰齊名的古代水利工程,現在它仍舊在發揮著作用
關鍵字: 興安縣 多 桂林市 水利工程 秦始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