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制的柳州風味
桂林米粉、南寧老友粉和柳州螺螄粉合稱“廣西三大名粉”,更是廣西風味小吃的名片。桂林米粉名聲響,大多是沾著漓江的光吧?吃過柳州的螺螄粉,我反而覺得它比桂林米粉更有特色。廣州哪里有正宗的柳州螺螄粉?在淘金路上便有一家專營螺螄粉和“煮螺”的小店。正宗的桂北風味,自然成為柳州老鄉的聚腳點。一碗柳州螺螄粉,數碟“煮螺”,“啜”出家鄉風味,“啜”出游子情懷。 螺螄粉領頭 老板之一的王小姐是柳州人,她的“螺螄粉情結”也在廣州落地生根。她說,米粉是柳州特有的圓米粉,和我們平時吃的米粉(米線)不同。通常是用干切粉在清水中浸泡軟化之后再煮。螺螄粉用的是陳年米,“越陳越好”,放久的米失去了油性,沒有了膠質,加工成米粉后,吃起來彈性卻很好。煮的時候與桂林米粉相反,桂林米粉煮之前要用熱水先泡,而螺螄粉用的卻是冷水泡,否則,粉煮熟后會斷,沒有彈性,所以掌握這一點很重要。 圖:柳州鴨腳桶仔螺有些食客吃螺螄粉的時候會抱怨:“怎么沒有螺螄肉?”事實上正宗的螺螄粉是不放螺螄肉的。螺螄粉之所以叫做螺螄粉,是因為它的湯是用螺螄熬成的緣故。外地人不習慣螺螄粉湯辣和腥的味道,恰恰是螺螄粉最大的特色。老板說,在柳州,一碗湯淡而無味的螺螄粉是不會有人吃的。 螺螄粉的味美是因為它有著獨特的湯料,這湯料是由螺螄肉、三奈、八角、丁香等13種天然香料和味素、蔗糖配制而成的,至于13種香料放多少又有著嚴格的比例。有了這么多精細的湯料,它能不鮮嗎?一碗好的螺螄粉,好的配料也是不可缺少的。酸筍不能太酸,蘿卜干不能太甜,腐竹和花生要炸得恰到好處。 爽口肉螺螄粉,是把五花肉酥炸至金黃色,整齊地平鋪在螺螄粉上,配以極嫩的時蔬,淋上香麻油和辣椒油,趕快拿起筷子,開動吧!嘗一口,爽口肉甘香松脆,螺螄粉米氣濃重,軟滑爽口,酸、辣、鮮、燙頓時在口里交融。記住,螺螄粉的精華在于湯中,你一定要細品其中的滋味。 圖:柳州爽口肉螺螄粉紅桶仔螺接踵而來 廣州人愛吃炒螺的香口,而柳州人則愛吃“煮螺”的辛辣。招牌桶仔螺系列正是此處自創的特色,據說是老板和廚師延續柳州小吃“一桶螺”的做法,反復研究了十幾次才正式推出,務求讓人“啜”出柳州的感覺。 地道的柳州螺,螺形似田螺,而口感像石螺,進入秋天,柳州螺也進入了豐產季節,螺肉最鮮美。老板說,柳州螺需求量大,供應不穩定,而且螺時而大,時而小。當柳州螺源不足時,就要到洞庭湖、湖北一帶搜挖。 柳州螺混合芋苗、酸姜、酸筍、時蔬和柳州特色糟辣醬,熬制20分鐘后,套上木桶就可以上桌。因柳州螺的表皮是綠色的,螺汁也較綠。值得一提的是,柳州的辣椒油是香蔥爆紅油,不加辣椒粉,辣勁十足。“啜”一下螺尾,再“啜”一下螺頭,技術好的就能品嘗到鮮甜的螺肉了。如果你的“啜”功不怎么了得,別忘了用牙簽沿著螺頭細縫,把螺肉順利地挑出來。柳州螺肉的鮮美,口感爽脆,吸引了不少捧場客,柳州老鄉都是連吃幾桶才過癮,盡情享受“十指油汪汪、嘴巴辣得爽”。螺吃完了,湯汁可以用來下面。爽滑的螺螄粉、紅薯粉,透明有嚼勁的洋芋粉(土豆粉)任君選擇,辣度上又提升一層次。 圖:香菇酸筍煮螺特色小吃有料到 特色螺類小吃種類繁多,不得不提柳州風味的鹵鴨腳。鹵鴨腳延續柳州風味做法———不去皮,也許很多老廣不能接受吃鴨腳不去皮,但柳州人別有一套做法。先把鴨腳連皮水煮,干水后再放進鹵水汁里浸一晚。醬黃色的鹵鴨腳吃起來比較脆,鴨皮韌韌的。 螺湯油淋豬骨辣度低,能適應多數人的口味。豬頭骨選用骨肉分明的大塊頭,與螺湯一起熬制兩小時。一層辣的紅油漂浮在碗里,白花花的脂肪和粉紅的骨髓相映成趣。油淋豬骨桶仔螺與其也是異曲同工。用吸管吸一口豬骨髓,既有河鮮的美味又有豬骨的醇厚。 香菇酸筍煮螺口感獨特。酸筍酸辣爽口,香菇則柔軟好嚼,一剛一柔;桂味牛喇叭是把牛肉卷成喇叭形,現在為方便食用就把“喇叭”切成條條細絲,滑嫩鮮美。 為迎合廣州人不太吃辣的習慣,這里也推出冒熱干撈粉系列,實行柳州風味本地化。干撈的醬汁是特色,海鮮湯底,混合榨菜、豆腐干、肉末、豬油等配成醬汁,體現香、酸、脆、甜的柳州風味。 圖:柳州風味鹵鴨腳
關鍵字: 南寧 廣州 廣西 桂林米粉 風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