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跡清晰丘浚母親墓出土墓壙碑墓志銘
發掘出的墓壙碑、墓志銘。(海口晚報/黃一冰 攝) 丘浚母墓在修復中有重大發現,出土了墓壙碑、墓志銘。省、市文博專家丘剛、邱達民在深入研究后認為:在海南省古墓發掘的出土文物中,發現保存如此完好、字跡如此清晰的墓壙碑、墓志銘尚屬首次,這對研究海南省歷史文化、風俗民情有較高的參考價值。丘浚母太宜人李氏墓位于澄邁縣老城鎮那統村,是海南省重要的歷史人文資源,也是海口重要的旅游資源。該墓在文革時被毀,家族所立墓碑已失,“皇帝諭祭”碑受損,石羊、石馬錯位,亟待修復。澄邁縣人民政府2001年將其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但一直未能修復。在政府財政困難的情況下,丘浚后裔商定集資修復李氏墓。16日,丘浚后裔子孫丘天鉆等人在澄邁縣文體局專業人員現場指導下清理墓場,發現了墓壙碑、墓志銘。墓壙碑和墓志銘均為邊長為43厘米的正方體,用漢白玉制造,其中墓壙碑上有“明故太宜人李氏之墓”字樣的陰刻篆文;墓志銘全篇1100多字,介紹了李太宜人的生平事跡及評價。據介紹,澄邁縣文體局將于近日委托省博物館保管發掘出的墓壙碑和墓志銘,并在適當的時間展出。有關部門還將邀集專家結合李氏墓的修復工作,作進一步的研討,以更好地發掘歷史文化資源,使該墓成為海口旅游圈的一個重要景點,在建設文化海口、發展海口旅游業中發揮作用。據悉,省文博部門還將邀請專家進行論證,準備將其申報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完)(記者曾紀禎)來源: 海口晚報
關鍵字: 出土文物 歷史 墓志銘 晚報 海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