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荒游河南
老荒游河南 (2005.9.30 — 10.6) 9月30日:北京-洛陽龍門石窟-白園-關林-周公廟-潞城會館-天子駕六早晨從火車站出來,步行去青年旅社,發現旁邊的軍轉站更便宜,標間砍到60塊一天。雖然這里的“標準”定的較低,毛巾總是濕乎乎的,但臥具還算干凈。我洗了個澡,把其中一床被子的被套當浴巾用了。然后輕裝去龍門石窟。 洛陽的公交系統值得稱贊,郊外的景點都有公共汽車直達,且車輛干凈,票價便宜,只要一塊錢。這次出發前,我將舊的學生證作了修改,再加上我顯得不老,門票就一路買半票了。雨后的龍門空氣清新,游人不多。我信步觀望,遇到感興趣的就蹭個導游。喜歡這里的石窟:第一,北魏和唐朝的佛教藝術比較遵循古制,不象我國大多數地方的造像,由于時間較為近代,形制上漢化俗化程度太深。第二,龍門石窟的藝術性達到了難以企及的高度,決不是北京常見的清朝皇帝自娛自樂的那些佛爺,滿身的匠氣和俗氣。盧舍那大佛被稱為東方的蒙娜麗莎,過去我還不信。今天親眼見到,如此平靜而又有神韻,單憑這一尊大佛,龍門石窟的世界遺產就當之無愧。相比之下,樂山大佛可木訥得多了。只是我對以盧舍那佛為主尊供奉感到奇怪,因為他為主尊的情況遠不及毗盧遮那佛或釋伽牟尼佛常見。事實上我是第一次遇到,看來還需要專業人士解惑。 關林里更是清靜,除了我幾乎就沒人。周圍是粗壯的柏樹,腳下是滑滑的青苔。天子駕六門票有點貴,買票參觀的除我以外還有兩個普通的家庭,一個解放軍戰士和他的對象,以及幾位民工兄弟。他們看到周天子的馬車遺骸,都很興奮。這讓我也很高興。 晚上本打算去老集轉轉,下車時下雨了。偏巧車站旁邊就是有名的《真不同》飯店。我索性進去吃了一套水席。肉片和丸子不敢恭維,但燕菜真不錯,蘿卜如燕窩般絲狀,用酸辣湯煮,我足吃了一盆。 10月1日:洛陽-偃師-鞏義 白馬寺-二里頭-古墓博物館 早起去白馬寺,印象一般。從廟里出來,和一輛三輪摩的談好價錢,去二里頭一趟。二里頭在偃師,路程不近。途中遇到三個可愛的農村少年,騎在一輛自行車上,叫喊著和我的摩的比賽。終于因為登車的那個體力不支落在了后面。司機問我去二里頭村什么地方,我說夏都遺址。他不懂遺址一詞的含義,又因為我提到“附近有靈臺”,誤把靈臺當成了輪胎。問我,“你是拉大輪胎還是小輪胎?”。我回答:“到了村里再問吧。”這位老鄉真有經驗,把我拉到了村委會。我向一個干部模樣的婦女打聽遺址在哪里,她恍然大悟,“你說的是考古隊吧,就在前面。”原來當地人習慣說“考古隊”。 院門口有幾個聊天的老漢,不知是不是門衛。我問:“考古隊是這里面嗎?”“是這兒,快進去吧!”也不問問我是干啥的,可能是因為我長得象考古隊員吧。我在院子里轉了一圈,看見幾個工人在修理陶器。最后一間屋里有個青年在電腦旁工作,一看見我就友善地問是不是來參觀的,從哪里來的。我說是來參觀的,從中科院來。他就拿出一板鑰匙帶我去開庫房。這位青年在社科院考古所工作,來二里頭已經三年了。我為他對我這個陌生訪客的信任感到驚訝,因為滿屋子碼放的陶器最年輕的也在三千歲以上。他給我介紹陶器的用途,我們還討論了一些關于夏朝的問題: 二里頭文化與夏朝的關系:二里頭文化比對為夏朝晚期 夏朝的文字:至今未發現夏朝有成體系的文字 夏朝的都城:早期在陽城,后幾次遷都,晚期為二里頭 夏王的墓葬:墓葬上方無封土包 這位優秀青年對于我的問題總是耐心解答,但如果他不甚了解,就平靜地說“我不知道”。臨走,他還請我在留言簿上簽字。我寫了八個字:走華夏路,做愛國人。 回程雖然很遠,但是倒車很順利。在軍轉站結完賬,又坐公共去北邊邙山的古墓博物館。大部分古墓是復制的,里面黑咕隆咚,看不清楚,只能讀讀墓門上的介紹,然后發揮想象力吧。展廳里有我仰慕的卜千秋漢壁畫墓的復制品,我仔細觀瞻了卜千秋夫婦升仙圖。遺憾的是屋頂漏雨,卜千秋打鬼圖閉門謝客了。 一天光顧了趕時間,午飯還沒解決。昨晚在老集看見的不翻湯和羊肉湯,打個車去嘗嘗。不翻湯要五點才開門,現在才三點多,等不到了。對面的羊肉湯倒還開業。里面有一兩個食客,有個女孩兒坐在小凳子上切蔥蒜,很靦腆不抬頭,一看就是學生,是給爸媽幫忙的。我站了半天也沒人招呼,只好說明來意:“他們吃的是什么?我能吃嗎?”她終于“啊!”了一下,說:“我以為你是來找他們的。”一抬頭不要緊,原來這姑娘是個羊肉西施啊!我當即吃了最大的一碗。她用河南話問我要不要“羊臉兒肉”,很有意思。 坐上了鄉村客車,在泥濘的路上顛簸著去鞏義。晚八點才到,先去鞏義市委招待所碰碰運氣,太貴,標間要二百六。我有能力找到更實惠的住處,吃了晚飯再說。路邊有一家“biangbiang面”,有辦法了,但先填飽肚子。邊吃面,邊問老板是不是陜西人。老板挺實在,說是河南人。又問你是河南人為什么買biangbiang面。聊得高興了,順便向老板打聽附近賓館的情況,老板詢問了我能接受的條件之后,就推薦了一家友誼賓館。 友誼賓館的性價比果然友好,設施都是新的。單間160,我說我只能給你120,前臺也同意了。樓層的服務員人特別好,又給我打掃了一遍房間,還跟我說這里下了十天雨了,所以毛巾晾得不夠干,但都是干凈的。我表示感謝和理解,終于可以痛痛快快地洗澡了。 10月2日:鞏義-鄭州-開封 宋陵-河南博物館 今天摔了一跤。 起了個大早,步行去市內的宋陵,五分鐘就到了。宋陵公園不要門票,視野開闊。飄著毛毛雨,空氣清爽。神路兩旁的石像生每個都有一人多高,形象生動,有的石像還是胡人的模樣,感到宋朝的文化可比明清兩代開放和活躍得多了。 皇帝的陵墓只是一個大土包,隔著圍墻看得費勁。發現陵墓后面還有個小丘,就爬上去看個究竟。誰知這土丘被雨水泡了半月,滑得出奇,爬到一半竟險些摔倒,只好轉身沖下來。再試一次,平衡失去了也不甘心放棄,結果向前摔倒。得虧我還練過,才主要是四肢著地。 圍著鞏義走了一圈,小城給人印象不錯。再出發去鄭州。 鄭州的堵車讓人害怕。因為鄭州是以一個面積很大的商店群為中心,道路向外呈放射狀。商店群緊臨火車站和汽車站,鄭州火車站還是中國鐵路交通的第一樞紐。即便是在北京王府井或上海南京路上住慣了的人,置身于此,也會為身邊有如此多的同類而驚訝。我欲先穿過商店群,再打的去博物館。走了很長時間,卻總是從一條步行街串到另一條步行街,仿佛商店和購物的人群沒有盡頭。還是吃了午飯再突圍吧。 進了家撒拉族面館,老板娘是圍著黑色頭巾的穆斯林婦女。我用阿語和她問好,她微笑了一下說“你是回民”,就吩咐伙計“一碗清真燴面”。我坐著等面,比我先來的顧客吃上了,比我后來的也都吃上了。只有我那碗象永遠煮不熟似的。我很好奇,本來就是清真飯館,老板娘干啥還要特別強調給我“清真”的呢。好奇心使我對這碗“清真燴面”充滿了期待。結果令人失望,自己碗里看來和別人碗里沒有什么不同,只是上得巨慢而已。后來才明白,他們一定是給我用了高溫消毒過的餐具,或單獨下的鍋。補充了體力,很快就從商店的迷宮里走出來了。打的去博物館,擔心司機繞路,卻發現自己多慮了。 河南博物館令北京的歷史博物館汗顏。雖然后者慣以“國博”的稱呼,卻至少六、七年沒有通史展了,總拿各種臨時展覽充數,不符合自己的身份。河南博物館主要內容是七個展館組成的“文化之光”通史展。另有九個專題展館分別為青銅器、玉器、瓷器、建筑史、科技史、魏碑、革命史、名家書畫、和古代樂器演奏。尤其值得稱道的是“文化之光”從文化的角度介紹中國通史,細節特別為游客著想。比如,通常在博物館里的青銅器,介紹只是“銅x”兩個字。那個“x”字一般人還常常不會念。這里展出的青銅器,不但在“x”字后面有漢語拼音,還介紹它的用途,如“溫酒器”。過去我對各種玉器名稱混淆不清,對唐三彩是什么東西也很糊涂,現在明白了: 玉做六器,禮天地四方 蒼璧禮天,黃琮禮地 青圭禮東方,赤璋禮南方 白琥禮西方,玄璜禮北方 瓷器: 1000° c以上 唐三彩: 900° c 在博物館里呆了快四個小時,直呼過癮。對中國古代文化也有了更深切的感受。總結不同時期的文化藝術呈現特點如下: 三代(夏商周):神秘 兩漢魏晉:灑脫 唐:物質上追求華麗、精神上體現大度 宋:世俗化和生活化 明清:封閉保守、愚昧可笑 現在炒得比較熱的山西大院和徽州民居,屬于明清文化。我實地看過幾處,都不是花自己的錢。因為舍不得自掏腰包看那些土財主的宅院。比如很牽強和刻意地在建筑上體現“福祿壽”,比如祁家破院里連棵樹也沒有,比如徽州有很多人現在還叫賣看風水的羅盤。我支持把這些明清民居當作文化遺產加以保護,因為透過它們我們可以感受那個時代。但是我反對放大和抬高它們的文化地位,甚至當作優秀文化加以弘揚。因為它們既不體現精粹的民族文化,也不代表古代藝術的高峰。過度開發這類東西,得利的是商家,上當的有不少小白領。 想起魯迅先生的幽默:外國用火藥制造子彈御敵,中國卻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國用羅盤針航海,中國卻用它看風水;外國用鴉片醫病,中國卻拿來當飯吃。 那樣的時代,當然要受人家欺負。對所謂的風水學我也不屑。如果真有風水好的地方,風水師們早把自己老爹埋那了。而一個用科學道理可以解釋的問題,沒必要拽到風水。比如北方的房子,坐北朝南,冬暖夏涼,是簡單的常識,并不是因為左青龍右白虎。 回汽車站趕上去開封的大巴。傍晚趕路,可以節約時間。車上有幾個大學生男女,行為言語齷齪無禮,很令同車人反感。在假期出行的學生中,象這樣不懂得尊重勞動、尊重他人的東西不在少數。車到了開封,天全黑了,風雨交加。我判斷出山陜會館的方向,攔了一輛三輪去會館旁邊的市委招待所。車夫頂著雨騎車真辛苦,他要了三塊錢,我沒有還價。市委普通的標間要180,單人間只有高級的,要200多呢。我態度很好,但只同意付120。我在前臺磨了一會,并說我不需要吃早飯,對方同意了標間120。就在這時,又進來一對開房的男女,而最后一個標間剛剛被我談下。服務員低聲對我說,我給你那個單人間行嗎,我說120就行。我們達成了協議,我的住宿升級為高級單間了,那對年輕人付180住標間。 今天最后的趣事是我在鼓樓夜市吃晚飯,和烤羊肉串的新疆青年說了幾句維語。旁邊的幾個漢族哥們兒都停止了咀嚼,瞪大眼睛看我。 10月3日:開封-朱仙鎮-開封 碑林-鐵塔-朱仙鎮岳廟-禹王臺-繁塔-相國寺-延慶館-山陜會館 歷史上的繁塔比鐵塔高得多,卻由于天災人禍,如今只省下個底座,蜷縮在巷子里,于兩個公共廁所為伴。相國寺不值得去,至少不值得交幾十塊錢進去。山陜會館比較有意思,玲瓏的房檐和廣州的陳家祠同屬手藝極好的大匠之做,技術難度和視覺享受比山西或安徽的民居大得多。 今天的重頭戲是朱仙鎮。朱仙鎮因朱亥而得名,因岳飛而聞名。朱亥是我童年的偶像,我對岳飛也很有感情。所以此番朱仙鎮懷古,心情是平靜又復雜。如今朱仙鎮的居民主要是回民,不知是否是出于對古人的尊重,鎮名并沒有改成“黑仙鎮”或其他。我坐上一輛臟乎乎的中巴,和幾個樸實的回族中學生擠在一起。只有一個小時車程,當年岳飛離開封近在咫尺,卻被迫退兵,心情可想而知。朱仙鎮岳廟不精致,但有很多關于岳飛的介紹,體現了百姓的愛戴。我看到供奉的武將中有王貴,這值得商榷。王貴是岳飛的部下,后來卻被秦檜收買,誣告岳飛和張憲謀反,他究竟是該站著還是該跪著? 我喜歡朱亥的灑脫,欽佩岳飛的能力和氣節,所以專門寫了兩篇文字。 從岳廟出來,又看了看年畫。在一個回民家庭飯館里吃飯。鎮上的人十分厚道,不論吃什么,都給你用大盤大碗盛得杠尖。 在這里我需要給開封的鼓樓夜市提兩毛錢意見,就是太不衛生。用過的餐具就用水桶里的布擦一擦,一些肉連我都看得出來很不好。特別是一些自稱清真的攤位也是如此,就更不應該。出于衛生的考慮,我出門在外一向喜歡清真的飲食,但在此處這個辦法無效。 晚上仍住開封市委招待所。 10月4日:開封-鄭州-登封 觀星臺-嵩岳寺塔 今天時間都花在路上了。從開封坐長途到鄭州,再換車到登封,已是午后。登封的汽車站不在市中心,有很多拉客的出租和摩的。我表情嚴肅,一副目標明確的樣子往外走。在沒搞清楚市中心在哪里的情況下,我決定先租車去東邊十幾公里的觀星臺,再回市中心。這樣一定程度可以避免挨宰。 我的經驗是:在車站、機場表情要嚴肅;在賓館前臺表情要平靜;在景點售票處表情要好奇。對于和你發生交易的人,可以順便詢問下一程的事,盡量少問這一程的事,避免使他覺得有宰老外的機會。 拐到一個路口,攔了輛摩的,講好20塊錢觀星臺往返。車沒開出一會兒就遇見用碎石頭修路,這才明白司機為什么帶著個建筑工人的安全帽。為防止屁股顛散了拿線縫,無奈在車籠里扎起馬步。感覺時間格外漫長。終于上了泥濘的土路,進告城鎮了。 小小觀星臺竟要收40塊錢門票,我對登封的高物價早有耳聞,但也不禁唏噓了一下,明天爬嵩山不得花出去一二百啊。好在觀星臺還包括一個陽城出土文物博物館,參觀后清楚了一個困擾我的歷史問題,我心里才平衡了。 在登封告城鎮發現了一座商周時代的遺址,發掘物中有文字證明此遺址為商周陽城。在商周陽城遺址旁又發現一座較小但年代更遠的王城崗遺址,發掘物年代測定相當于夏朝早期。《竹書紀年》等史書記載“禹居陽城”,據此推測王城崗遺址很有可能就是夏都陽城。 偃師二里頭遺址年代比對為夏朝晚期。二里頭遺址規模極大,現在僅挖掘了3%。在嚴守禮制的三代時期,只有國都能建這么大。以當時的生產力水平,全國之力也只夠建一個二里頭。 結論:夏早期的都城在陽城,可能是今登封告城鎮王城崗遺址。夏晚期的都城肯定在偃師二里頭。 仰韶文化:6800-4800年前 紅陶 龍山文化:4800-4000年前 黑陶 輪制 從觀星臺回到登封市中心,發生了我此次旅行中唯一一次爭執。司機要我付23塊錢,我說講好的20塊。因為知道摩的不能上主路,所以我不和他糾纏,放下20塊就頭也不回地往大馬路、往有交警的地方走,司機眼巴巴地不敢跟著。 登封的住宿也很天價,市委招待所要300。我在市法院對面找到一家工商銀行培訓中心,心想傳言登封黑惡勢力猖獗,住宿還應安全第一。我住的標間從180砍到120,但標準還是過低了一些,頗不值。我用洗澡的噴頭把馬桶外里沖了一遍,被套也拆了再反套上。好在就將就一夜,明天還早起爬嵩山呢。 晚飯前去了一趟嵩岳寺塔,原來太室山山門也要收25塊錢門票,可能是從今年五月開始的新規定吧。我對管理員說我就看看塔,不去別的地方。我說話的態度很好,管理員猶豫了一下,似乎也覺得讓我交25塊錢不太合理,就讓我直接進去了。獨自溯著溪水上行半個多小時,古塔就在樹林縫隙的一個幽靜所在,好一個深山藏古剎!可惜,要想進院觀瞻,還得付錢。又貼進去15塊。想到明天要爬少室山,通票就得百元。我對前山的少林寺不感興趣,計劃從后山的三皇寨爬,不知能不能躲過通票這一劫。 10月5日:登封-鄭州 嵩山-大河村遺址-鄭州城隍廟 六點起床,七點多就到了耿莊,這里距離少室山后山還有大約10公里。耿莊坐摩的一趟要20塊,看來很難更便宜。我舍不得花20塊錢,又不愿意和其他游客擠一輛車,況且這么早也沒有其他游客。這時一個小伙兒湊過來說,你要是不想坐三輪,我回村把兩輪取來,你給10塊錢。我說,中。他又說,你可一定等我啊,我馬上就回來。我說,放心,我和你一樣誠實守信。山里的路況不錯,除我們沒有車輛和行人,小摩托繞過層層高大的山墻,象只會飛的兔子一樣,載著我們兩個搖滾青年颮了上去。 少室山通票100元,含少林寺、塔林、三皇寨和其他一些假古跡。但是游人一天難以到達全部景點。我不去少林寺,討厭被忽悠著強買強賣。只去三皇寨門票20元,但規定必須從吊橋原路返回。我付了20。 剛開始攀登時,坡度大,又是連續往上的石階,我想很多人會被嚇住。其實比起忽上忽下的山路,這種連續上行難度不大。嵩山分少室山和太室山,少林寺因在少室山而得名。我感覺嵩山景色尚可,能看到從幾十億年到幾千幾百萬年的各種地質運動剖面,總的來說科研價值大于審美價值。勻速爬了幾段山路,看見一個中年男人和兩個十七八歲的男孩坐著休息。中年男人戴著個小牌。兩個男孩穿著保安的衣服,比較靦腆。中年人問我:“你買的多少錢的門票啊?20的?那你到了吊橋可得回來。我就是吊橋的驗票員,正去上班呢。不信你可以看我的工作證。”兩個小保安也說:“你可以到吊橋那邊玩一會兒,但是你得原路回來。”我說:“中中”。 想不到俺爬得比驗票員還快。腳下是貼著崖壁修的石板路。良好的體能加上虛榮心的驅動,我簡直箭步如飛了。過了吊橋,很坦然頭也不回朝前走,有本事你們來追我啊。從前山下來,進塔林溜達了一圈,又經過少林寺門口而不入。迎面涌來的團隊讓我陷入各色帽子的海洋,仿佛是逆流游到停車場。登封真怪,到少林寺這么貴的景點竟然沒有公共交通。面的回市區20。我在路邊攔了個順路車,15。 從登封回鄭州的路上,我把回北京的火車票聯系好了,約定和幫我買票的小陳在鄭州火車站附近接頭。這哥們兒是我大學同學的高中同學,特別熱情實在。我本來已在車站附件找了住處,但小陳說車站周邊既不衛生也不安全,執意打的帶我到了一家居易快捷。這酒店和如家快捷一樣,非常干凈,歐式家具,可愛的燈和水杯。門市價180,小陳臉大,我只付了100。小陳又是要請我晚上吃飯,又是要借輛汽車明天帶我去黃河。我連日趕路有些勞頓,又偏愛自助出行帶來的樂趣,就連道謝帶婉拒了。 洗澡。稍釋休息,然后去大河村遺址看了看中國已發現的最早的房子。氏族社會的房基能保存到現在真不簡單。不過似乎宣傳不夠,從登記本上看每天只有幾個游客,參觀免費。市內的城隍廟維修得不錯,供奉替劉邦被燒死的紀信,也是免費。原本以為門票開支最高的一天,竟成了花銷最少的一天。這要感謝我的好腳力,還有以人為本的鄭州市旅游景點。 晚上在睡眠中被噪音吵醒,是隔壁在嫖娼,這是每位旅友最痛恨的騷擾。要不是聲音停得快,我會使用暴力解決。 10月6日:鄭州-北京 商城遺址-花園口-二七紀念塔 今天的景點都是湊數的。商城遺址是商朝某個時期國都城墻的夯土,現在是個長長的街心公園,有些鍛煉的老人。花園口坐公共汽車要一個半小時,景區面積很大,空空蕩蕩的。岸邊有個于謙治理黃河時鑄的鐵犀牛。唉,這個于謙,走到哪兒都是好官。 一直在下雨,在黃河岸邊走,鞋全打濕了。我事先準備了三雙襪子,仍顯得不夠。在北京我從來不吃麥當勞,今天卻在里面坐了很久。因為覺得其他地方的飲食都不衛生,另外還能休息一下外加晾晾腳。 由于鄭州是我國最大的鐵路樞紐,所以火車站格外擁擠。我的經驗是,換個站臺,往往會有空座位,果然。這時熱心腸的小陳又打電話問我到火車站了沒有。所以在離開河南之前,我想對河南人的印象有個表述。 和北方其他地區的居民一樣,河南人普遍善良又慷慨,以欺負弱者為恥。人云亦云地以為河南人都壞,這不對。有時也該從自身找找原因。首先,你是否出現在錯誤的地點,比如在長途車站打的或隨便聽信某旅館的拉客。第二,你對當地人是否表現出了應有的尊重,尊重他們的風俗習慣、他們的勞動、他們不太衛生也不太現代的生存環境。我遇到了很多友善的人。在開封,我向一個三輪車夫問路,后來他竟從后面登車趕上來,主動免費送我過去。在朱仙鎮,也是和路邊的農民問路,有四個人同時給我指方向。在洛陽和鄭州,我都遇到出租司機免收我一元或五角的零頭。還有去嵩岳寺塔,我只說了一下,管理員就給我免票。其實這一切來自互相尊重,來自我給人的感覺:是個外地人,但不是外人。
關鍵字: 河南 洛陽 火車站 青年旅社 龍門石窟